讀圖回答

(1)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趨勢是______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東部大致與______(填山脈、河流名稱)一線基本吻合.
(3)下列是北京、廣州、哈爾濱、武漢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對應的城市是:(寫在括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從圖中看出,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2)從圖中看出,秦嶺-淮河一線與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相一致.
(3)從四城市降水柱狀圖可以看出,四城市的降水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由于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所以第一幅為四城市最北的哈爾濱,同理第二幅為北京,第三幅為武漢,第四幅為廣州.
故答案為:(1)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2)秦嶺-淮河;(3)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
分析:我國夏季普遍高溫,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我國季風區(qū)內(nèi)降水和氣溫時間配合特點是雨熱同期,這時正是農(nóng)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nóng)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和各月降水柱狀圖,據(jù)圖回答

(1)四圖中,位于北方的是
、
.判斷理由
1月氣溫低于0°C
1月氣溫低于0°C

(2)四圖中,與泰州氣候類型相似的是
圖,能夠種植甘蔗的是
圖.
(3)四圖中,油菜主要種植在
圖,適合蘋果生長的是
圖.
(4)如果四圖分別代表四座城市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則其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B
B

A.甲--北京乙--廣州丙--武漢丁--哈爾濱
B.甲--哈爾濱乙--武漢丙--廣州丁--北京
C.甲--哈爾濱乙--廣州丙--武漢丁--北京
D.甲--北京乙--武漢丙--廣州丁--哈爾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列兩幅圖分別是北京、廣州、哈爾濱、武漢四城市各月降水柱狀圖和各月氣溫變化圖,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數(shù)碼號代表的城市是:①
哈爾濱
哈爾濱
,②
北京
北京
,③
武漢
武漢
,④
廣州
廣州

(2)四個城市由南向北的排列順序是
④③②①
④③②①

(3)若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即進入雨季,四城市處于雨季的月份分別是:①
7、8
7、8
月,②
7、8
7、8
月,③
3-8
3-8
月,④
4-9
4-9
月,這說明我國東部雨季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我國雨季從南向北逐漸縮短
我國雨季從南向北逐漸縮短

(4)從圖中看出四城市7月乎均氣溫均大于
20
20
℃,1月平均氣溫高低相差約
34
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分別表示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四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氣溫和降水情況分析,A、B、C、D分別代表哪個城市?A
哈爾濱
哈爾濱
,B
北京
北京
,C
武漢
武漢
,D
廣州
廣州

(2)四城市均位于我國
季風
季風
區(qū)(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四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在時間配合上的共同點是
雨熱同期
雨熱同期

(3)比較四城市的氣溫資料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溫差
;冬季南北溫差

(4)四城市中,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是
哈爾濱、北京
哈爾濱、北京
,它們在秦嶺-淮河一線
以北
以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逐漸
 
,這說明人口增長速度越來
 

(2)世界人口達到60億是在
 
年.
(3)2010年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已經(jīng)降到10‰以下,請問自然增長率是
 
 
的差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1中A、B、C分別代表我國三條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A線是我國1月
 
℃等溫線通過的地方,大致也是
 
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2)B線為
 

A.我國東部與西部分界線   B.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我國地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分界線   D.我國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分界線
(3)C線東南一側(cè)為
 
(內(nèi)流或外流)區(qū),河流眾多,水量豐富.
(4)圖2是①②③④四地的全年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請將①②③④序號分別填入相應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橫線.
甲、
 
;乙、
 
;丙、
 
;丁、
 

(5)圖3中甲圖所示建筑名稱是“晾房”,可以在①②③④四地中
 
地看到;乙圖中所示建筑位于①②③④四地中
 
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