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金磚國家輪廓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金磚國家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A.巴西B.俄羅斯C.南非D.印度

2下列金磚國家中,有世界“雨極”和泰姬陵的是

A.俄羅斯B.中國C.巴西D.印度

3金磚國家中,同中國陸上相鄰的一組是

A.印度、巴西B.俄羅斯、印度C.南非、巴西D.越南、朝鮮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由圖可以看出,圖中五個金磚國家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非,巴西跨了南北半球,其他三個國家全部位于北半球,故選C。

2金磚五國中,有世界“雨極”和泰姬陵的是印度,該國的乞拉朋齊因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的迎風坡,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明顯,多地形雨,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泰姬陵位于印度的新德里,故選D。

3金磚五國中,與我國陸地相鄰的是俄羅斯和印度,俄羅斯和印度都與我國有不連續(xù)疆界,故選B。

本題考查金磚國家的有關知識,要知道五個國家的位置及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氣候的特點是(

A. 復雜多樣 B. 季風氣候顯著 C. 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D. 前三者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理規(guī)律說法錯誤的是( )

A. 在地球儀上,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B. 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

C. 亞洲河流呈放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海洋

D. 世界降水的分布總趨勢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是東西半球分界線 B. 是南北半球分界線

C. 周長約6371千米 D. 指示南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極地區(qū)圖,完成下面小題

1相對于南極地區(qū)來說,北極地區(qū)

A.氣溫較高B.平均海拔較高

C.科學考察站較多D.居住人口較少

2下列關于北極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沒有常住居民

B.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C.全年可以看到極晝現(xiàn)象

D.全部位于北極圈以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下列島嶼中,屬于南海諸島的是( 。

A. 釣魚島 B. 崇明島 C. 永興島 D. 臺灣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A、B兩山脈之間的地形為________(完整名稱)該地形為東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提供了________。

(2)該地區(qū)的熟制是________,春秋季節(jié)該地區(qū)經(jīng)常受________災害影響。該地區(qū)是我國提供________最多的糧食基地。

(3)目前,國家決定停止開發(fā)北大荒,其目的是__

A、保護濕地B、發(fā)展畜牧業(yè)

D、保護漁業(yè)D、發(fā)展林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 “俄羅斯的礦產(chǎn)資源、工業(yè)和交通的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俄羅斯礦產(chǎn)資源豐富,中國大量從該國進口的能源礦產(chǎn)是_______

(2)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位于_______ (海)沿岸。位于亞洲與歐洲分界線附近的是_______工業(yè)區(qū)。

(3)歐洲最長的河流是_______。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是_______

(4)俄羅斯北部是人口很少的地區(qū),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甲“世界人口增長圖”、2016年11月22日世界人口時鐘及表乙,回答下列問題。

(1)1900~1999年,世界人口增長了約45億人.1950年之前,人口增長速度相對__,之后人口增長速度__。

(2)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開始減緩.由于人口基數(shù)過__(大、。瑢嶋H增長的人口數(shù)量__(多、少).據(jù)表乙可知,目前人口數(shù)量增長較多的有亞洲、__洲和__洲。

(3)世界人口時鐘顯示目前全球人口總數(shù)已達__億人,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總人口數(shù)將突破__億人,這對我們的資源和__等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卻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qū)__不足。

(4)如圖丙中漫畫反映了當今世界人口問題.

請任選其一,為其命名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命名:__;建議: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