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極科考的最好季節(jié)(  )
A.意大利的羅馬炎熱干燥時B.中國舟山漁場出現(xiàn)帶魚汛時
C.中南半島上降水豐沛時D.中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時
D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南極地區(qū)的相關知識。到南極科考的最好季節(jié)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意大利的羅馬為地中海氣候,炎熱干燥時為夏季,中國舟山漁場出現(xiàn)帶魚汛時為夏季,中南半島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時為夏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南極地區(qū)略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寫出①點的經(jīng)緯度:      ;      。
(2)在南極點,每一個方向都指向      ;昆侖站位于長城站的         方向。
(3)南極地區(qū)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如    (至少寫出一種)。
(4)下列四地,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是(   )
A.長城站B.中山站C.昆侖站D.南極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南極地區(qū)圖,完成問題。

小題1:A點的坐標是
A.70°N,30°WB.70°S,30°W
C.70°N,30°ED.70°S,30°E
小題2:一個人站在南極點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
A.南方B.西方
C.東方D.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愛護和保衛(wèi)地球最后一片凈土──南極”的主題班會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認為他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
A.去南極大量捕殺企鵝B.大規(guī)模開采南極礦產(chǎn)
C.把丟棄的垃圾埋在雪地里D.作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南極和北極的共同特點是(  )
A.降水豐富B.緯度低C.光照強D.嚴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為了21世紀的地球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通過了旨在限制發(fā)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最應該簽定該協(xié)議的國家是:
A.中國B.日本C.美國D.澳大利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語句可以描述南極地區(qū)的是
A.到處是鳥語花香,野果漫山遍野B.森林茂密,大象常常出沒
C.冰山漂浮,企鵝悠閑漫步D.潔白的冰山世界,常受狂風暴雨的洗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請根據(jù)材料的相關內(nèi)容,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1985年2月20日首次在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上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為常年(越冬)站,站址在南緯62°12′59″,西經(jīng)58°57′52″處.1989年2月26日又在東南極大陸普里茲灣邊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國南極中山站,其坐標為南緯69°22′24″、東經(jīng)76°22′40″.到1992年中國已先后開展了9次南極科學考察.此后基本上每年一次.2009年1月27日又在南極內(nèi)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建立了中國南極昆侖站,其坐標為南緯80°25′01″、東經(jīng)77°06′58″.這也是中國首個南極內(nèi)陸考察站.
材料二: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自2011年10月29日從上海(約北緯32°)啟航,先后于1月初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和長城站,三次?客飧圻M行油水和物資補給,總航行2.84萬海里,歷時163天.此外,“雪龍”號先后四次成功穿越西風帶,冰區(qū)航行3900余海里,并于2012年4月8日平安返回上海.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中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位于長城站的______方向;昆侖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方向.
(2)根據(jù)材料二分析,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出發(fā)開往南極時,圖中地球公轉(zhuǎn)的位置是______之間;最終返程回到上海時,地球公轉(zhuǎn)的位置是______之間.
(3)根據(jù)已學過的知識分析,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從上海出發(fā),到到達南極中山站時,考察隊經(jīng)過了______個溫度帶,依次是______,南極考察隊在登陸南極考察站時,當?shù)卣幱诘厍蚬D(zhuǎn)時產(chǎn)生的______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南極地區(qū)與北極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極地區(qū)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qū)
B.北極地區(qū)主要是陸地
C.南極地區(qū)有“白色沙漠”之稱
D.中山站是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