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們吉林市最為集中的少數(shù)民族是( )

A.滿族、朝鮮族 B.漢族、回族 C.回族、蒙古族 D.滿族、高山族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等55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218.57萬人,占總?cè)丝诘?.96%.其中,朝鮮族1040167人,滿族866365人,蒙古族145039人,回族118799人,錫伯族3113人.

解: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等55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218.57萬人,占總?cè)丝诘?.96%.

故選: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流域開發(fā)能促進(jìn)當(dāng)?shù)亟?jīng)濟(jì)的發(fā)展。讀尼羅河流域與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和流域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下表。

長度/千米

流域面積/千米2

年徑流量

/億米3

尼羅河流域

6670

287萬

810

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

4180

81.1萬

4633

材料二尼羅河流域與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圖。

(1)兩條河流中流量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2)填寫下表。

流域

對比項(xiàng)

尼羅河

流域

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

所屬大洲

非洲

a

河流流向

b

自北向南

河流人海

C

南海

著名古跡

d

吳哥窟

主要農(nóng)作物

長絨棉

e

(3)兩條河流流域內(nèi)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新疆地區(qū)氣候干旱,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區(qū)域略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A是 (山脈),B是 (河流)。

(2)甲是 省,該省約80%的人口祖籍為 省,上述兩省之間大宗貨物往來最適合的運(yùn)輸方式是 。

(3)甲省東部瀕臨 (大洋),該省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處 ,地殼比較活躍。

(4)甲省工業(yè)中心的分布特點(diǎn)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上海、哈爾濱、廣州四個城市,年平均氣溫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上海、北京、廣州、哈爾濱

B.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

C.廣州、北京、上海、哈爾濱

D.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我國位于 東部, 西岸,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使我國東部 充沛,水資源也比較豐富。

(2)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我國大部分領(lǐng)土位于 帶,一小部分位于 帶,我國的 位置對氣候有很大影響,適宜多種植物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季風(fēng)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中的風(fēng)向判斷,這是______(夏、冬)季風(fēng).

(2)圖中①箭頭表示______(東南、西南)季風(fēng),主要來自______(大洋);②箭頭表示______(東南、西南)季風(fēng),主要來自______(大洋).

(3)此時,我國季風(fēng)區(qū)內(nèi)降水量較______(多、少),氣溫較______(高、低),這種氣候特點(diǎn)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好處是____ __

(4)夏季風(fēng)活動不穩(wěn)定容易導(dǎo)致______災(zāi)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被稱為“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 )
A.澳大利
B.英國
C.蒙古
D.巴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甲代表的湖泊是

A. 太湖 B. 鄱陽湖陽湖 C. 洞庭湖

2圖中數(shù)字表示長江三峽的是

A. B. C.

3有關(guān)長江上、中、下三游劃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上游是從宜賓到源頭 B. 中游是從宜賓到湖口 C. 下游是從湖口到入?

4被稱之為“九曲回腸”的荊江河段位于長江的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5有關(guān)長江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汛期最長②水能寶庫③一碗水、半碗泥 ④黃金水道 ⑤地上河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