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關于人口的基本國策是(

A. 積極發(fā)展人口 B. 設法減少人口

C. 實行計劃生育 D. 逐漸增加人口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人口增長快,人口基數(shù)大,每年新增人口多,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推進計劃生育政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量,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看下圖完成下列各。

【1】圖中與線組成一個圓圈的是

A.160oW B.160oE

C.70oN D.70oS

【2】下列對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線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B. 線以北是北緯度以南是南緯度

C. 線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D. 線是地球上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3】從圖上可知

A東經度以0o經線為起點向東經度逐漸減小

B西經度以0o經線為起點向西經度逐漸減小

C北緯度以0o緯線為起點向緯度北逐漸增大到90度

D南緯度以90oS為起點緯線逐漸減小到0度

【4】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在圖中顯示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地球某種運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本圖表示地球的_______運動,地球在軌道上運動一周所需的時間是_________。

(2) 在地球運動軌道處的短線上補繪箭頭,以正確表示地球此種運動的方向。

(3) 地球在這種運動的過程中,地軸的方向是______的,且它的空間指向______。

(4) 由于地球在圖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________的情況不完全相同,從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線圖,回答問題:

(1)A、B兩點的經緯度是:

A ,B

(2)按東西半球劃分,A屬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劃分,B屬于 半球。

(3)根據(jù)經緯線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斷B點位于A點的 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地區(qū)有世界著名的

A.科羅拉多大峽谷 B.東非大裂谷

C.五大湖 D.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2修筑圖中M鐵路工程量較小,其原因是M鐵路

A.穿越起伏和緩的高原 B.在高山峽谷中沿河流延伸

C.穿越地勢低平的平原 D.在沙漠戈壁中沿綠洲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我國四大牧區(qū)A B C D 。

(2)我國三大產棉基地是: 新疆南部、 流域和 流域。

(3)秦嶺----淮河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兩側由于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導致農業(yè)生產差異性大,從耕地類型上說北方主要以 __ 為主、南方主要以 為主;糧食作物北方主要以 為主,南方主要以 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稱:

A.

B.

C.

D.

(2)寫出圖中數(shù)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稱:

、

、

(3)七大洲中,緯度最高的是 ,面積最大的是 。

(4)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洋。緯度最高的是 洋。輪廓形狀像S的是 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及周邊地區(qū)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在圖中適當位置填寫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

(2)圖中,字母A是________(國家),B是________(國家),C是________(國家)。

(3)圖中,數(shù)字是________(海洋),是________(海洋)。

(4)圖中,甲是________(山脈), 乙是________(山脈)。

(4)長江、黃河的發(fā)源地所在的省區(qū)是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

(5)圖中,北回歸線共穿過了________個省區(qū),其中位置最東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

(1)寫出下列各點的.A_____ _ ,D____ __.

(2)寫出C、D、E三點所在半球:

C_____ _、____ __,D___ ___、___ ___,E_____ _、____ __.

(3)就高、中、低緯度而言,C點位于___ ___緯度.

(4)D點位于F點的_____ _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