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和四大地理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在圖中用2B 鉛筆或碳素筆描出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名稱A      B       C      

(3)將圖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省際區(qū)域用直線連接起來

甲    成渝地區(qū)

乙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丙    東北三省

丁    黃土高原

(4)說出我國地勢的主要特征

【答案】(1)圖略 (2)西北地區(qū) 青藏地區(qū) 北方地區(qū) (3)甲—東北三省 乙—黃土高原 丙—成渝地區(qū) 丁—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4)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下降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我國地勢的特點、我國的四大地理分區(qū)、我國主要的省區(qū)等,解題的關鍵在于掌握我國的地勢特點、我國的四大地理分區(qū)圖等。

(1)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2)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是指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由圖中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位置可知,圖中A是西北地區(qū),B是青藏地區(qū),C是北方地區(qū)。

(3)由圖中省區(qū)的位置和輪廓可知,圖中甲是吉林省,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三省,所以甲—東北三省,乙是陜西省,陜西省位于我國黃土高原,所以乙—黃土高原,丙是重慶市,重慶市位于成渝地區(qū),所以丙—成渝地區(qū),丁是上海市,上海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所以丁—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4)我國的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我國局部地區(qū)鐵路線分布圖,讀圖填空。

(1)寫出圖示鐵路線的名稱:①鐵路;②鐵路。
(2)鄭州市某中學生要乘火車到烏魯木齊參加夏令營活動,請你寫出他所經過的鐵路干線名稱
(3)重慶、武漢、南京、上海4個城市,不但鐵路交通運輸便利,另外,還具運輸的優(yōu)勢。
(4)圖中所示,我國西部地區(qū)比東部地區(qū)的城市與鐵路較稀疏,其主要自然影響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部分地區(qū)經緯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東、西半球的劃分看,該圖屬于 半球;從南、北半球的劃分看,該圖屬于 半球.

(2)圖中D地的經度是 ,緯度是

(3)A、B、C、D中位于高緯度的是 .A、B、C、D中,坐地日行八萬里的是

(4)C點位于D點的 方向.D點位于B點的 方向.

(5)圖中A點位于地球五個溫度帶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緯線長度都相等

B. 每條緯線都自成一個圓

C. 地球儀上經線有360

D. 所有經線長度都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關于我國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地區(qū)

面積(%)

人口(%)

我國東部

43

94

我國西部

57

6


A.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于西部
B.西部地區(qū)人口數量大于東部
C.東部地區(qū)面積大于西部
D.西部地區(qū)面積大人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產活動最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金昌市建立水產品加工基地
B.東北平原建立棉花生產基地
C.河西走廊建立淡水養(yǎng)殖基地
D.內蒙古建立乳制品生產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漫畫回答下列各題

1該漫畫反映的主要問題是(

A. 土地資源緊張 B. 生物種類減少 C. 水資源短缺 D. 礦產資源枯竭

2這一問題在我國十分突出,其解決途徑主要有 ( )

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②跨流域調水③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④制定礦產資源保護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艘油輪由A地出發(fā),經過B和C,到D地。請你 根據經緯網圖,完成下面小題。

1油輪經緯度位置在(30°N,140°E)的地點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油輪在B地時,其半球位置正確的是:( )

A. 東半球 北半球 B. 東半球 南半球

C. 西半球 北半球 D. 西半球 南半球

3油輪由B地到C地的航行過程中,其方向的變化是:( )

A. 向東 B. 向東北

C. 向西 D. 向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