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分二至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上標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
(2)當?shù)厍蜻\行到______點時(填字母),太陽直射在______( 緯線。覈滋鞎r間最長,這一天是______.(節(jié)氣)
(3)當?shù)厍蜻\行到______點時(填字母),太陽直射在______( 緯線。,我國白天時間最短,這一天是______.(節(jié)氣)
(4)、地球位于D地時,太陽直射______(緯線)建陽的白晝時間______(長于、等予、短于)黑夜.
(5)地球位于B地時,北半球處于______季.
(6)地球由公轉(zhuǎn)軌道的B處向C處運動過程中,建陽市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______。ㄌ睢霸黾印被颉皽p少”).

解:(1)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2)當?shù)厍蜻\行到C點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我國白天時間最長,這一天是夏至;
(3)當?shù)厍蜻\行到A點時,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我國白天時間最短,這一天是冬至;
(4)地球位于D地時,太陽直射赤道,建陽的白晝時間等于黑夜;
(5)地球位于B地時,北半球處于春季;
(6)地球由公轉(zhuǎn)軌道的B處向C處運動,即由春分向夏至運動過程中,建陽市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增加.
故答案為:
(1)

(2)C;北回歸線;夏至;
(3)A;南回歸線;冬至;
(4)赤道;等于;
(5)春;
(6)增加.
分析:地球的公轉(zhuǎn)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
點評:本題考查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讀圖解答簡單,牢記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公元2014年1月30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此日地球在“二分二至示意圖”的公轉(zhuǎn)軌道上更接近甲、乙、丙、丁中的
 
點.
(2)當太陽直射在圖中②位置時,地球運動到了“二分二至示意圖”甲、乙、丙、丁中的
 
位置.
(3)在同學們衣著最單薄的時候,太陽直射點最靠近圖中 ①、②、③、④點中的
 
 點.
(4)圖中所示,本學期從開學到放寒假時段內(nèi),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方向是
 
(先北后南、先南后北).
(5)圖中動物斑馬先生說:“我的家鄉(xiāng)全年高溫”.企鵝小姐說:“咱的駐地四季分明”.北極熊大媽說:“我的故鄉(xiāng)終年寒冷”.根據(jù)斑馬、企鵝、北極熊生活地在五帶中的位置判斷,三個動物中誰在說謊.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公元2014年1月30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此日地球在“二分二至示意圖”的公轉(zhuǎn)軌道上更接近甲、乙、丙、丁中的
 
點.當太陽直射在圖中②位置時,地球運動到了“二分二至示意圖”中的
 
位置.在同學們衣著最薄的時候,太陽直射點最靠近圖中 ①、②、③、④點中的
 
點.
(2)圖中所示,從開學到放寒假時段內(nèi),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是
 
(先北后南、先南后北).
(3)圖中動物斑馬先生說:“我的家鄉(xiāng)全年高溫”.企鵝小姐說:“咱的駐地四季分明”.北極熊大媽說:“我的故鄉(xiāng)終年寒冷”.根據(jù)斑馬、企鵝、北極熊生活地在五帶中的位置判斷,三個動物中誰在說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6屆度四川省內(nèi)江市第一學期七年級地理期末檢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 分)

公元2014130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此日地球在“二分二至示意圖”的公轉(zhuǎn)軌道上更接近甲、乙、丙、丁中的?????? 點。

當太陽直射在圖中②位置時,地球運動到了“二分二至示意圖”甲、乙、丙、丁中的?????? 位置。

在同學們衣著最單薄的時候,太陽直射點最靠近圖中、點中的

?????? 點。

圖中所示,本學期從開學到放寒假時段內(nèi),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方向是???????????? (先北后南、先南后北)。

圖中動物斑馬先生說:“我的家鄉(xiāng)全年高溫”。企鵝小姐說:“咱的駐地四季分明”。北極熊大媽說:“我的故鄉(xiāng)終年寒冷”。根據(jù)斑馬、企鵝、北極熊生活地在五帶中的位置判斷,三個動物中誰在說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