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方程式完全正確的是( 。
A、2H2O2═2H2O+O2
B、Mg+O2
 點燃 
.
 
MgO2
C、4P+5O2
 點燃 
.
 
2P2O5
D、C+O2
 點燃 
.
 
CO2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判斷正誤的方法需考慮: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是否配平;反應條件是否正確;↑和↓的標注是否正確.
解答:解:A.此化學方程式少條件,故錯誤,正確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2H2O+O2↑;
B.此化學方程式的氧化鎂化學式書寫錯誤,故錯誤,正確化學方程式為:2Mg+O2
 點燃 
.
 
2MgO;
C.該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正確;
D.此化學方程式不該加氣體符號,故錯誤,正確化學方程式為:C+O2
 點燃 
.
 
CO2;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然后再根據(jù)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進行判斷,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方法是:先看化學式是否正確,再看配平,再看反應條件,再看氣體和沉淀,最后短線改成等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身邊處處有化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請將以下物質按要求填入空格中(填編號):①食醋  ②煤氣  ③氫氧化鈣  ④二氧化硫  ⑤碘酸鉀(KIO3
⑥氫氧化鈉  ⑦碘酸鈉   ⑧二氧化碳.
(1)
 
中的有毒氣體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嚴重時會死亡.
(2)加碘食鹽中提供碘元素的物質是
 

(3)熱水瓶中少量水垢可用
 
除去.
(4)適量的
 
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將氣體X和氣體Y同時通入液體Z,最終一定能看到液體變渾濁的是( 。
    X    Y    Z
    A    H2    N2    水
    B    HCl    CO2    石灰水
    C    CO2    O2    燒堿溶液
    D    HCl    O2硝酸銀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關于混合物分離與提純方法(括號中物質是雜質)中,不正確的是( 。
選項混合物分離與提純方法
A氯化鈉(泥沙)放入水中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
BCO2(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再干燥剩余氣體
CKCl(K2CO3溶解,滴適量鹽酸,蒸發(fā),結晶
DCu(CuO)通入CO,加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比Na的區(qū)別在與( 。
A、核電荷數(shù)不同
B、核內中子數(shù)不同
C、Na+比Na多一個電子
D、Na+比Na少一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①粗鹽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石油和水蒸氣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純凈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銹鋼和目前流通的硬幣都是合金;⑤純堿和熟石灰都是堿.上述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③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用過濾的方法將硬水軟化;②由于淀粉有遇碘變藍的特性,可利用淀粉來檢驗加碘食鹽的真假;③喝牛奶、豆?jié){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可有效緩解重金屬中毒現(xiàn)象;④低血糖病癥發(fā)作時,吃饅頭要比喝葡萄糖水見效快;⑤患有夜盲癥的病人,多食用動物肝臟有利于視力恢復;⑥把燃著的木條伸入某無色氣體中,木條熄滅.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⑦禁止含磷洗滌劑的使用.
A、全部B、②③⑤⑥
C、③⑤⑦D、①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于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硫離子中質子數(shù)大于電子數(shù)
C、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D、分子比原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方法是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應將藥品放入
 
里,放在天平的左盤上稱量.
(2)氫氧化鈉和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為了讓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應如何操作?
(3)酸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外,在組成和性質方面有哪些共同點?
(4)完全中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氫氧化鈉16g,需要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4.9%的稀硫酸多少g?如果用等質量的氫氧化鉀中和上述硫酸,反應后溶液的PH
 
7.(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