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中容器D是一種特制的瓷筒,它的壁只可以通過氫氣分子.實驗開始時,D和E中都充滿空氣.
(1)A中盛有滴加石蕊溶液的水,通過B管向持續(xù)通入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2)A中盛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通過C管向A中通入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A瓶液體渾濁的原因可能是
 
.再用注射器向A中加入過量的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反應后A中液體的溶質為
 
考點:反應現(xiàn)象和本質的聯(lián)系,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
分析: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D能通過氫分子,則會導致A中壓強增大;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鹽遇酸化氣;據(jù)此解答.
解答:解:(1)A中盛有滴加石蕊溶液的水,通過B管向持續(xù)通入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則D能通過氫分子,則會導致A中壓強增大,A中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故填:A中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
(2)A中盛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通過C管向A中通入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則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生成的碳酸鈉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或者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都會導致溶液變渾濁;由于有碳酸鹽生成,故加入過量的鹽酸會觀察到有氣體產(chǎn)生,渾濁的液體重新變的澄清,一段時間后,A中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溶液中含有氯化鈣、氯化鈉和過量的鹽酸,故填: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A中液體渾濁變澄清,有氣泡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A中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CaCl2、NaCl、HCl.
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間的反應以及與壓強知識的結合,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用語填空:
(1)沼氣主要成分的化學式
 
;   
(2)兩個銨根離子
 
;
(3)過氧化氫中氧元素的化合價
 
;
(4)純堿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除雜設計(括號內(nèi)為雜質)所選用試劑和操作都正確的是(  )
序號 物質 選用試劑 操作
A. 氧化鈣(碳酸鈣) 過濾
B. NaOH溶液(Na2CO3 稀鹽酸 加入試劑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
C. KNO3溶液(KOH) Cu(NO32溶液 加入適量的試劑,直接蒸發(fā)
D. 二氧化錳(氯化鉀) H2O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某合金樣品中可能含有鋁、鐵、銅中的兩種或三種.某小組同學對該合金樣品的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可以發(fā)生反應,而鐵、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已知2Al+2NaOH+2X=2NaAlO2+H2↑,則X的化學式是
 

【探究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樣品,加過量的
 
,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備用.

②取步驟①所得濾渣,加
 
樣品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合金中一定含有鐵和銅.
【拓展探究】某同學進一步驗證鋁、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他設計了以下四種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將Al、Cu分別加入到FeSO4溶液中
B.將Al、Fe分別加入到CuSO4溶液中
C.將Al分別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D.將Fe分別加入到Al2(SO43、CuSO4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長途運輸魚苗時,人們常在水中加入少量過氧化鈣(CaO2)固體,為魚提供氧氣.過氧化鈣與水反應除生成氧氣外,還生成什么物質?課外興趣小組決定對這一問題中進行探究,請你參與.
Ⅰ.定性探究
【提出問題】過氧化鈣與水反應除生成氧氣外,還生成什么物質?
【猜想】另一生成物為氫氧化鈣.
【進行實驗】取適量過氧化鈣放入試管中加適量水,向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液體成
 
色,則猜想成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Ⅱ.定量探究
【提出問題】測定久置過氧化鈣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查閱資料】過氧化鈣放置在空氣中,會變質產(chǎn)生氫氧化鈣和碳酸鈣兩種雜質.
【測定方案】
①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合格;
②稱量20g樣品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混合,完全反應后全部倒入如圖的燒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待用;
③將量氣管液面調節(jié)到“0”刻度,并使量氣管內(nèi)液面與油層相平,打開止水夾和分液漏斗活塞;
④反應結束后,再次調節(jié)量氣管內(nèi)液面與油層液面相平,讀出氣體體積;
⑤查得CO2的密度,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1)圖中油層的作用為
 
,
油層上方留有空氣,會使測量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2)中和反應明顯放出熱量,滴加稀鹽酸后,發(fā)生裝置里發(fā)生的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這個反應的發(fā)生可能使測定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3)步驟②中將樣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
 
,步驟④中再次調節(jié)量氣管內(nèi)液面與油層液面相平的方法
 
;
(4)反應結束后,測得量氣管讀數(shù)為2240mL,根據(jù)該條件下CO2的密度得知生成CO2的質量為4.4g,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課上,同學們做了如下兩個實驗.
實驗裝置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實驗Ⅰ、Ⅱ中均觀察到:白色固體逐漸減少,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Na2CO3和NaHCO3都能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CO2;NaHC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在實驗過程中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2CO3的試管變熱,盛NaHCO3的試管變冷.
【提出問題】兩個實驗過程中,溫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認為:Na2CO3和鹽酸反應為放熱反應,而NaHCO3和鹽酸反應為吸熱反應.
乙同學認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處.
【設計實驗】乙同學欲通過實驗進行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①分別向盛有0.5g Na2CO3固體、0.5g NaHCO3固體的燒杯中加入10mL水(20℃),攪拌,測量溫度t1
②靜置,測量溫度t2
③分別加入10mL 密度約為1.1g/mL 20%的鹽酸(20℃),攪拌,測量溫度t3
[實驗記錄]多次實驗后取平均值記錄如下:
t1/℃t2/℃t3/℃
Na2CO3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分析與結論】
(1)甲同學猜想的不足之處是
 
.通過步驟①得到的結論是
 

(2)通過步驟②和③得到的結論是:Na2CO3和NaHCO3與鹽酸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反思與評價】
老師指出乙的設計仍存在不足,并補充做如下實驗:向盛有10mL水(20℃)的燒杯中加入10mL密度約為1.1g/mL 20%的鹽酸(20℃),攪拌,測量溫度為22.2℃.
(1)此實驗的目的是
 

(2)結合此次探究活動,你認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A.鹽酸的稀釋過程是放熱過程
B.NaHCO3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C.實驗Ⅰ和Ⅱ中的能量變化與化學反應、物質的溶解和稀釋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圖所示.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裝置中標“a”的儀器名稱是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選用的制取裝置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裝置還可用于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
  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木炭粉和氧化銅的粉末將固體加入水中
 B 除去氮氣中混有的氧氣加入足量的木炭并點燃
 C鑒別蒸餾水和氨水 聞氣味
 D比較銅、鐵、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鐵、銀和氫氧化鈉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1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曲線,圖2是盛水的燒杯中放著t2℃下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試管(不考慮溶劑的蒸發(fā)).根據(jù)圖象和有關信息填空:
①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
 
乙(填“<”或“>”或“=”).
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
A.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都從t2℃降到t1℃時,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B.向燒杯的水中加NaOH固體充分溶解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變小
C.向燒杯的水中加NH4NO3固體充分溶解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試管中有晶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