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疊氮化鈉(NaN3)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安全氣囊,某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下列研究.

【應用研究】
(1)汽車經撞擊后,30毫秒內引發(fā)NaN3,迅速分解為Na、N2,反應方程式為2NaN3$\frac{\underline{\;撞擊\;}}{\;}$2Na+3N2↑.
【制備研究】
(2)將金屬鈉與液態(tài)氨反應得NaNH2,再將NaNH2與N2O反應可生成NaN3、NaOH和氣體X,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H3+N2O=NaN3+NaOH+X,實驗室檢驗X氣體使用的試紙是濕潤無色酚酞試紙或紅色石蕊試紙.
【Na2CO3質量分數測定】
工業(yè)級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為測定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設計如圖甲裝置(已知H2SO4溶液與NaN3,反應不生成氣體).
【NaN3純度測定】
(3)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設計的實驗步驟為:①精確稱量樣品,檢查裝置氣密性;②打開彈簧夾,鼓入空氣,稱量裝置C;③關閉彈簧夾,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④再打開彈簧夾,鼓入空氣;⑤再次稱量裝置C.計算碳酸鈉含量至少需要測定3(填數字)個數據.
根據制備反應,分析工業(yè)級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制備過程中未除凈的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
精確稱量0.140g NaN3樣品,設計如圖乙裝置,測定其純度.已知2NaN3→3N2 (NaN3中的N全部轉化為N2,其他產物略),反應中放出大量的熱.
(4)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連接好裝置,從水準瓶注水,量氣管中液面與右邊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標記,一段時間后,兩邊高度差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
(5)使小試管中的NaN3樣品與M溶液接觸的操作是使錐形瓶傾斜.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除去生成的氣體中的水蒸氣.反應前應將液面調節(jié)到量氣管的“0”刻度,并使兩邊液面相平,反應后讀數時,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調節(jié)量氣管使,兩側的液面保持水平.
(7)常溫下測得量氣管讀數為67.2mL(N2的密度為1.25g/L),則實驗中選用的量氣管規(guī)格合適的是A(填字母序號).

分析 (1)根據信息判斷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然后寫出方程式.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和氨水呈堿性回答.
(3)根據堿石灰的成分和用途回答前一空;④再打開彈簧夾,鼓入空氣能將裝置中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BC裝置.
(4)根據出現液面差后,如裝置嚴密,裝置內的氣壓不變的情況回答.
(5)使錐形瓶傾斜,讓小試管傾斜其中的藥品流出來.
(6)反應可能產生水蒸氣,使用冷水冷凝可除去生成的氣體中的水蒸氣;生成的氣體進入量氣管后,右管中液面上升,液柱形成的壓強對氣體體積大小有影響,反應后讀數時,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調節(jié)量氣管使,兩側的液面保持水平.
(7)量取體積時,量筒的量程要和所測體積相近,且只能一次量出.

解答 解:(1)汽車經撞擊后,30毫秒內引發(fā)NaN3迅速分解為Na、N2,即反應物是NaN3,生成物是Na、N2,條件是撞擊,所以反應方程式為 2NaN3$\frac{\underline{\;撞擊\;}}{\;}$2Na+3N2↑.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可確定氣體X為氨氣,氨水呈堿性,檢驗時用無色酚酞試紙或紅色石蕊試紙.
(3)堿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二者既能吸收水分,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所以A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④再打開彈簧夾,鼓入空氣能將裝置中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BC裝置;計算碳酸鈉含量,要知道樣品的質量、反應前后C裝置的質量,共3個數據;制備工業(yè)級NaN3時同時生成氫氧化鈉,它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Na2CO3
(4)連接好裝置,從水準瓶注水,量氣管中液面與右邊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標記,一段時間后,如裝置嚴密,裝置內氣壓不變,兩邊高度差不變.
(5)使小試管中的NaN3樣品與M溶液接觸的操作是使錐形瓶傾斜,讓小試管中的藥品流出來.
(6)反應可能產生水蒸氣,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除去生成的氣體中的水蒸氣;為了排除兩側液面不水平,液柱形成的壓強對氣體體積大小有影響,反應后讀數時,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調節(jié)量氣管使,兩側的液面保持水平.
(7)量取體積時,量筒的量程要和所測體積相近,且只能一次量出,所以選100mL的量筒.
故答案為:(1)2NaN3$\frac{\underline{\;撞擊\;}}{\;}$2Na+3N2↑;
(2)無色酚酞試紙或紅色石蕊試紙;
(3)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鼓入空氣;3;制備過程中未除凈的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
(4)不變;
(5)使錐形瓶傾斜;
(6)除去生成的氣體中的水蒸氣;調節(jié)量氣管使,兩側的液面保持水平;
(7)A;

點評 綜合實驗涉及知識面廣,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識的識記、理解、遷移、運用,又考查分析、對比、歸納等思維能力,符合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是中考方向,對這類題目要重點訓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從給定化合價的 Na(+1)、Fe(0)、C(+4)、O(-2)、H(+1)五種元素中,選擇適當的元素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并用其化學式填空:
(1)一種單質Fe(2)一種金屬氧化物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是(  )
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將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持續(xù)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可觀察到A裝置中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B裝置中下面的蠟燭先熄滅(選填“上面”或“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學好化學,就要學會歸納和總結,下列總結有錯誤的一組是(  )
A安全常識B生活知識
瓦斯爆炸──天然氣引起
煤氣中毒──CO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含量高
蜂窩煤易于燃燒──與空氣充分接觸
C物質的性質與用途D物質分類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N2作保護氣──化學性質不活潑
空氣──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李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到化合物根據導電性的不同,可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兩大類.其中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非電解質.于是他以食鹽、硝酸鉀、蔗糖、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為材料,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如表:
物質
導電性
狀態(tài)
食鹽NaCl硝酸鉀KNO3蔗糖C12H22O18氫氧化鈉NaOH硫酸銅CuSO4
固態(tài)×××××
熔化狀態(tài)×
水溶液×
用“√”表示能導電,有“×”表示不能導電.
(1)由此實驗可知,上述物質中屬于非電解質的是蔗糖.
(2)老師告訴小李同學,用上述裝置實驗,電解質溶液在導電的同時,在電極a、電極b上都會有新的物質生成.據此判斷,這是一種將電能轉變?yōu)榛瘜W 能的裝置.電極a、b應具有的性質是在熔化或水溶液中能導電.
(3)查閱資料得知,電解質能導電,是由于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這些陰、陽離子在電流的作用下定向移動.如氯化鈉在水溶液里會產生能自由移動的Na+和Cl-,當閉合開關后,Cl-離子會由b向a方向移動.
(4)進一步查閱資料得知,一定量溶液中的陰、陽離子越多,溶液的導電性就越好.據此判斷,當閉合開關后,向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持續(xù)滴加氫氧化鋇溶液時,燈泡的亮度會如何變化?先變暗直至熄滅后逐漸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閱讀下列幾個材料:
a、在飽和的硫酸銅溶液中,放入一塊硫酸銅晶體(其他條件不變),溶解過程仍然繼續(xù)進行,只不過單位時間內擴散到溶液中的各種離子和從溶液中隨機回到晶體表面某處的離子數相等,這種現象稱溶解平衡.當溫度等條件發(fā)生變化時,擴散和回來的離子數目就會不等.
b、在研究杠桿平衡的實驗中,等比杠桿兩邊掛著個數相同的鉤碼,杠桿水平平衡,當左邊拿去一個鉤碼后杠桿向右邊傾斜,此時,右邊也拿去一個鉤碼或右邊鉤碼往左移動適當距離后杠桿由水平平衡.
c、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結構復雜,生態(tài)平衡容易保持,某些個別物種數量有所增減時,相應的物種會進行調節(jié)補充.
(1)上述三個材料能共同說明的問題主要是C
A.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在不斷地運動著
B.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
C.平衡都是相對的
D.各事物間都是普遍聯(lián)系的
(2)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往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放入一塊硫酸銅晶體,過一會觀察,會發(fā)現晶體B
A.全部溶解      B.形狀改變、質量不變C.形狀質量都不變     D.質量減少、形狀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編號儀器的名稱J_酒精燈.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
(3)用上圖所給儀器組裝一套氫氣的發(fā)生裝置所選儀器編號為AG(或ADF).用排水法收集氫氣裝置所選儀器編號為CHI.
(4)用這種方法收集到的氫氣中混有的雜質是_H2O(或水蒸氣).可用濃H2SO4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之一. 冶煉銅常用銅礦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堿式碳酸銅是一種綠色的不溶于水的固體,受熱易分解,從組成上分析,它兼?zhèn)鋲A和碳酸鹽的化學性質,所以能與酸發(fā)生反應.
斌斌同學準備在實驗室中以堿式碳酸銅、鐵粉、稀鹽酸為原料來制取銅,設計實驗流程如下: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堿式碳酸銅中含有四種元素.
(2)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三種常見的氧化物,其中有一種通常是黑色固體,請寫出該黑色固體與木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堿式碳酸銅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4HC═2CuCl2+CO2↑+3H2O.預測實驗現象:綠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有氣泡產生.
(3)Cu2(OH)2CO3也是銅銹的主要成分,從銅銹的元素組成上分析,銅生銹時需要與空氣中的水、氧氣和二氧化碳 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