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如下圖所示,向廣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體,將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加到廣口瓶中,能使b端被面明顯上升的固體和液體的組和可能是
[     ]
A.碳酸氫鈉和稀鹽酸
B.硝酸銨和水
C.生石灰和水
D.鐵片和硫酸銅溶液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化學課外練習第2冊九年級下學期用 北京課改版 題型:022

有一均勻的顆粒狀鋅銅合金w g,某學生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通過測定合金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體積來測定合金中鋅、銅的質量分數(shù).

試回答下列問題(填序號).

(1)

實驗時應在燒杯中加入________,在試管中加入________,在廣口瓶中加入________.

A.蒸餾水  B.稀硝酸  C.稀硫酸  D.鋅銅合金

(2)

實驗過程中的部分操作如下:a.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b.依次向燒杯與廣口瓶中加入試劑;c.取出試管;d.向試管中加入試劑,置于燒杯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

(3)

若合金與酸充分反應后,量筒中收集到的液體的體積為V L.欲求合金中鋅、銅的質量分數(shù),還缺少的一個數(shù)據是________.

[  ]

A.

反應前燒杯的體積

B.

反應前燒杯中試劑的質量分數(shù)

C.

實驗前廣口瓶中試劑的體積

D.

實驗條件下氫氣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020

如下圖所示,向廣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體,將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加到廣口瓶中,能使b端被面明顯上升的固體和液體的組和可能是

A.碳酸氫鈉和稀鹽酸

B.硝酸銨和水

C.生石灰和水

D.鐵片和硫酸銅溶液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期末題 題型:填空題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能源與環(huán)境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2009年12月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了世界氣候大會,主要議題是“節(jié)能減排、責任共擔”。
(1)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除CO2外,還有                等。(寫出一種物質即可)。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遏制溫室效應,人類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寫出2條)
(2)某同學設計如下圖所示裝置分離CO2和CO。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讓混合氣體從導管口進入,所得純凈氣體從導管c逸出(假設完全反應),此時逸出的氣體是                ;旌蠚怏w通入完畢后,再關閉活塞a,打開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進入廣口瓶,此時逸出的氣體是                 。產生該氣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某同學設計如右上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
①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                        ,你的改進方法是                   ;
②實驗開始時,是先給氧化銅加熱,還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4)溫總理在大會上提出“中國是近年來節(jié)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2006---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煉鐵產能6059萬噸、煉鋼產能4347萬噸…! 假如少生產生鐵(含鐵98%)600萬噸,且原料是鐵礦石(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鐵),請根據煉鐵原理計算,僅此一項我國共向大氣中減排二氧化碳多少萬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均勻的顆粒狀鋅、銅合金wg。某學生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通過測定合金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體積來測定合金中鋅、銅的質量分數(shù)。試回答下列問題(在空格處填寫相應的字母標號):

(1)實驗時應在燒杯中加入___________,在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在廣口瓶中加入___________。

提供試劑:A. 蒸餾水    B. 稀硝酸    C. 稀硫酸    D. 鋅、銅合金

(2)實驗過程中的部分操作如下:

a. 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

b. 依次向燒杯與廣口瓶中加入試劑;

c. 取出試管;

d. 向試管中加入試劑,置于燒杯中。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合金與酸充分反應后,量筒中接收到的液體的體積為V L,為求出合金中鋅、銅的質量分數(shù),還缺少的一個數(shù)據是___________。

    A. 反應前燒杯中試劑的體積      B. 反應前燒杯中試劑的質量分數(shù)

    C. 實驗前廣口瓶中試劑的體積    D. 實驗條件下氫氣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