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如圖1,A、B、C三個實驗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理由是
 

精英家教網
(2)請分別寫出A、B、C三個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A.
 
;
B.
 

C.
 

(3)如圖2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和“●”分別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反應后方框內應再填入
 
個“精英家教網”微粒.
精英家教網
②請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
 

(4)在一密閉容器內有4種物質A、B、C、D,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其中A、B、C 的微觀示意圖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 A B C D 精英家教網
微觀示意圖 精英家教網 精英家教網 精英家教網
反應前質量/g 100 1 1 46
反應后質量/g 4 89 55 x
①x的值為
 

②若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條件為點燃)
 
分析:(1)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所選用的裝置應該考慮到:①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或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②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參加生成物中也沒有氣體生成,裝置可不考慮密閉.
(2)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判斷,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分析判斷即可.
(4)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物質質量的增減量可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從而得出X的值;
②根據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可確定構成物質的原子個數(shù)比,從而得到物質的化學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可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解:(1)用圖象A中的裝置進行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能達到目的,原因在于裝置是密封的;圖象B不能達到目的,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散逸到空氣中去了;圖象C也能達到目的,因為生成物和反應物中都沒有氣體產生.故答案為:C;生成的氣體逸出或沒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
(2)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2P2O5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硫酸銅和鐵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方程式為CuSO4+Fe═FeSO4+Cu.
故答案為:4P+5O2
 點燃 
.
 
2P2O5;Na2CO3+2HCl═2NaCl+H2O+CO2↑;CuSO4+Fe═FeSO4+Cu.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加上兩個精英家教網粒子各原子個數(shù)正好相等,從圖示可以看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
故答案為:①2個;②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
(4)①由質量守恒定律及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增加了89g-1g=88g,可確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蒸氣的質量增加了55g-1g=54g,可確定水蒸氣是生成物;氧氣的質量減少了100g-4g=96g<88g+54g,可確定氧氣和D都是反應物.D減少的質量為:88g+54g-96g=46g,因此X的值為:46-46=0.
②因反應物中的氧氣里只含氧元素,因此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一定來自D,即D中一定含有碳、氫兩元素,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88g×
16×2
44
+54g×
16
18
=112g>96g,可確定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氧元素來自D,即D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中碳、氫、氧三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88g×
12
44
12
54g×
2
18
1
112g-96g
16
=2:6:1,故D的化學式為C2H6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6O+3O2
 點燃 
.
 
2CO2+3H2O.
故答案為:0;C2H6O+3O2
 點燃 
.
 
2CO2+3H2O.
點評: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時,若有氣體參加或者有氣體生成的反應一定要密封,防止氣體出去,沒有氣體的反應則不用密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岳陽一模)(1)如圖1為A、B兩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B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
13
13
,它失去3個電子后形成的離子符號為
Al3+
Al3+

②A元素和B元素的本質區(qū)別是
質子數(shù)不同
質子數(shù)不同

③B元素的單質在常溫下就能與A元素的單質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請寫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Al+3O2═2AlO3
2Al+3O2═2AlO3

(2)如圖2是a、b、c三種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
請你回答:
①0℃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c>b>a
c>b>a

②將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能夠析出晶體的物質是
c
c

③t 2℃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是
75
7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6?順義區(qū)二模)如圖1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A點表示
t2°C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
t2°C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
;
(2)60°C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是
c<b<a
c<b<a

(3)(圖2)a、b、c三只試管中分別盛有20°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燒杯中有水,向燒杯中倒入一定量濃硫酸時,溫度升高到60°C關于三只試管中溶液變化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D

A.a、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升高,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降低
B.a、b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芤褐腥苜|的質量分數(shù)a>b
C.a、b、c都變?yōu)椴伙柡腿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a>b>c
D.a、b變?yōu)椴伙柡腿芤,c的溶液還是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如圖1,A、B、C三個實驗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①實驗C中,燒杯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
鐵釘表面變成紅色
鐵釘表面變成紅色
;
②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B
B
,理由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
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

(2)如圖2是“用木碳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用木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
C+2CuO
 高溫 
.
 
2Cu+CO2
C+2CuO
 高溫 
.
 
2Cu+CO2

②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為了探究試管中剩余固體的組成,待試管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攪拌后過濾.
a.若濾紙上留有黑色、紅色固體,而濾液為無色,則濾液中的溶質是
H2SO4
H2SO4
,說明試管中的剩余固體為
木炭、Cu
木炭、Cu
;
b.若濾紙上留有黑色、紅色固體,而濾液呈藍色,此時濾液中的溶質是
CuSO4、H2SO4
CuSO4、H2SO4

(3)如圖是探究酸堿中和的實驗:

小麗同學為探究上述反應后燒杯中的硫酸是否過量,選取BaCl2、鋅粒、紫色石蕊等三種藥品和試劑來設計實驗,請你根據下表判斷出正確的實驗方案及分析錯誤方案的出錯原因:
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硫酸過量
方案二 取樣,放入幾粒鋅粒 溶液中產生氣泡 硫酸過量
方案三 取樣,滴入幾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變紅 硫酸過量
①設計的三個方案中,正確的方案是:
方案二和方案三
方案二和方案三
;
②請分析錯誤方案的原因:
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鈉,加入氯化鋇溶液即使硫酸不過量同樣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鈉,加入氯化鋇溶液即使硫酸不過量同樣產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構建科學的物質“微粒觀”于初中化學學習非常重要.
(1)如圖1是電解水微觀示意圖:

上述微觀圖示可以得出有關原子、分子或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相關結論是
分子由原子構成;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不變;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分子由原子構成;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不變;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物質 A B C D --氫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觀示意圖
(2)A、B、C、D表示四種物質,其微觀示意圖見下表.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
①上述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D
D
;[填序號]
②A物質中兩元素的質量比為
1:16
1:16
;D物質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11.1%
11.1%

(3)英籍新西蘭物理學家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用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創(chuàng)建了新的原子模型學說,于認識原子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實驗現(xiàn)象為:大 部分α-粒子不改變原運動方向穿過金箔;一小部分α-粒 子改變了原運動路徑發(fā)生了偏轉;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反彈回來.根據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能得到的有關原子結構的結論是:
原子核很小
原子核很小
,得出該結論依據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
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

友情提示:每個α粒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α粒子的質量是金原子質量的
1
49
,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