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的試劑是

[  ]

A.氫氧化鈣溶液

B.鹽酸

C.氯化鋇溶液

D.氯化鈉溶液

答案:A
解析:

除去NaOH中的所選試劑應(yīng)只與反應(yīng),且反應(yīng)后不產(chǎn)生新的雜質(zhì)A項(xiàng)中:,過濾除去,即得到純凈NaOH溶液.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7、氫氧化鈉俗名:
火堿
、
燒堿
苛性鈉

物理性質(zhì):NaOH是
色固體,
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
,易
潮解

用途:重要的
化工原料
;用于
石油精煉
造紙
等工業(yè),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
制法:(用化學(xué)方程式表示):
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玄武區(qū)二模)肼(N2H4)是氮和氫形成的一種化合物,易溶于水.工業(yè)上利用尿素法生產(chǎn)肼,同時得到副產(chǎn)品十水合碳酸鈉,其工藝流程如下:

制肼過程的反應(yīng)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1)實(shí)驗(yàn)室若配制200g質(zhì)量分?jǐn)?shù)為30%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水的體積為
140
140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配制時,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裝有已稱量好的氫氧化鈉固體的
燒杯
燒杯
里,用玻璃棒攪拌,使其溶解,并冷卻至室溫.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塞好橡皮塞并
貼好標(biāo)簽
貼好標(biāo)簽
,放到指定的地方.
(2)在實(shí)驗(yàn)室中,將肼液Ⅰ蒸發(fā)、冷卻后,會有十水合碳酸鈉晶體出現(xiàn),欲除去該晶體,得到肼液Ⅱ.可采用的操作為
D
D
(選填編號).
A.蒸餾  B.加水?dāng)嚢鐲.高溫灼燒       D.過濾
(3)十水合碳酸鈉(Na2CO3?10H2O)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用pH試紙測定該溶液的pH的方法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上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biāo)準(zhǔn)比色卡比較,讀出pH值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上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biāo)準(zhǔn)比色卡比較,讀出pH值

(4)肼很容易與氧氣反應(yīng),且反應(yīng)產(chǎn)物無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鍋爐等設(shè)備供水中溶解的氧氣等.請寫出肼與氧氣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N2H4+O2═N2+2H2O
N2H4+O2═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A是氯化物,為一種白色晶體,它與濃NaOH溶液共熱,放出無色氣體B.用圓底燒瓶收集干燥的B,按如圖所示裝置儀器,擠壓滴管的膠頭時,可以得到藍(lán)色噴泉;A與濃H2SO4反應(yīng),放出氯化氫氣體,B也與濃硫酸反應(yīng)生成一種化肥.
(1)A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NH4Cl+NaOH
  △  
.
 
NH3↑+H2O+NaCl
NH4Cl+NaOH
  △  
.
 
NH3↑+H2O+NaCl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劑是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
.收集氣體B不能使用的方法是
排水法
排水法
,原因是
氨氣極易溶于水
氨氣極易溶于水

(3)如果把氯化氫氣體替代B充入燒瓶,仍按圖所示裝置儀器,擠壓滴管的膠頭時,也可以看到噴泉.該噴泉的顏色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氫氧化鈉俗名: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物理性質(zhì):NaOH是________色固體,________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________,易________.
用途:重要的________;用于________、________等工業(yè),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
制法:(用化學(xué)方程式表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氫氧化鈉俗名:______、______或______.
物理性質(zhì):NaOH是______色固體,______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______,易______.
用途:重要的______;用于______、______等工業(yè),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
制法:(用化學(xué)方程式表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