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元素,它的氧化物為T2O3,它對應的堿T (OH)3難溶于水,而TCl3、T(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組物質(zhì)能直接反應制得TCl3的是( 。
分析:A、根據(jù)鹽和鹽反應時,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的,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進行分析.
B、根據(jù)金屬氧化物都會溶于強酸進行分析.
C、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解決問題.
D、根據(jù)鹽和堿反應時,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的進行分析.
解答:解:A、根據(jù)鹽和鹽反應時,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的,T(NO33和BaCl2反應時產(chǎn)物均溶于水,該反應不會發(fā)生,故錯誤.
B、根據(jù)金屬氧化物都會溶于強酸進行分析該反應能夠進行,故正確.
C、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可知該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故正確.
D、根據(jù)鹽和堿反應時,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的,T(OH)3與MgCl2反應時T(OH)3是不溶物因此該反應不可能發(fā)生,故錯誤.
故選B、C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理解題中所給的知識,然后結合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和條件等知識,判斷反應是否會發(fā)生,就可以得到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現(xiàn)有一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其中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過,其形狀、大小及同種稀鹽酸的用量均相同):

(1)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實驗B的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附著,這說明銅比銀的活動性
(選填“強”或“弱”)
(2)甲同學認為通過觀察實驗A和C中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快慢的實驗現(xiàn)象來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但乙同學擬用定量的方法測量鋅和鐵的活動性強弱.他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

①若要比較產(chǎn)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也可以測量
產(chǎn)生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


②實驗測得鋅片產(chǎn)生的氣體的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2所示,則t1~t2時間內(nèi)反應速率逐漸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反應放熱,溶液溫度升高使反應速率加快

(3)丙、丁兩位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方案不足以得出4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利用金屬不同的化學性質(zhì)分別補充了一個實驗(如圖所示),都實現(xiàn)了探究目的.則:
乙同學的實驗:X是金屬
Fe
,Y是
CuSO4
溶液
丙同學的實驗:X是金屬
Cu
,Y是
FeSO4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材料用途廣泛,回答下列問題:
(1)人們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純金屬,是因為合金具有更多優(yōu)良性能.例如鋼鐵比純鐵硬度
(填“大”或“小”).
(2)鋼鐵表面刷油漆,目的是阻止鐵與空氣中的氧氣、
水蒸氣
水蒸氣
接觸而生銹.若要檢測鋼鐵表面的油漆是否破損,可在油漆表面涂上CuSO4溶液,其原理是: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在“南海一號”打撈出來的文物中,“金龍紋手鐲”光彩奪目,完好無損;銅鏡表面有銅銹;鐵器則銹跡斑斑,殘存很少.這說明金、銅、鐵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鐵>銅>金
鐵>銅>金

(4)在質(zhì)量相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的鋅粉和鐵粉,生成氫氣質(zhì)量(m)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③⑤
①③⑤
(填序號).
①A表示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曲線    ②反應結束后消耗兩種金屬的質(zhì)量相等
③反應結束后稀硫酸都沒有剩余    ④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應結束后生成的氫氣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T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元素,它的氧化物為T2O3,它對應的堿T (OH)3難溶于水,而TCl3、T(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組物質(zhì)能直接反應制得TCl3的是


  1. A.
    T(NO33+BaCl2
  2. B.
    T2O3+HCl
  3. C.
    T+HCl
  4. D.
    T(OH)3+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9年天津市中考預測化學試卷(十)(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T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元素,它的氧化物為T2O3,它對應的堿T (OH)3難溶于水,而TCl3、T(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組物質(zhì)能直接反應制得TCl3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