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關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期飲用蒸餾水對身體有益B.活性炭可是硬水軟化
C.利用蒸餾方法可以淡化海水D.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分析 A、蒸餾水屬于純度最高的水,可看作是純凈物;
B、活性炭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
C、利用蒸餾方法可以淡化海水;
D、水直接由水分子構成.

解答 解:A、蒸餾水屬于純度最高的水,可看作是純凈物,不含人體所需要的礦物元素,所以經(jīng)常飲用蒸餾水對身體無益,故A錯誤;
B、活性炭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不能使硬水軟化,故B錯誤;
C、利用蒸餾方法可以淡化海水,故C正確;
D、水直接由水分子構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水體污染的主要途徑與誰資源的保護等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將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關于甲乙兩種金屬判斷合理的是(  )
A.鐵 鎂B.鋅 鎂C.鋅 鐵D.鐵 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有助于獲得科學知識并學會科學探究方法.下列對教材演示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藍色,證明了空氣中存在水
B.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紙上寫字,書寫之處紙變黑,證明了濃硫酸有吸水性
C.鐵粉和硫磺混合加熱后,磁鐵靠近不能吸引生成物,證明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D.把雞蛋放入稀鹽酸中,產(chǎn)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證明了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水是地球表面覆蓋最多的物質(zhì),也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
(1)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請參與討論下列有關問題:①城鎮(zhèn)自來水廠生產(chǎn)流程可用如圖1表示,投藥(多為ClO2)的作用是消毒.
②自然界的水多含有雜質(zhì).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通常稱為硬水,一種軟化硬水的簡易辦法是:加熱煮沸.
(2)如圖2是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現(xiàn)有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無固體存在),請根據(jù)如圖回答:
①t1℃時,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關系為乙>甲=丙;
②t2℃時,乙的溶解度為60g,將甲、乙、丙的固體各25g分別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丙;
③將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飽和溶液的溫度降低到t 1℃時,三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關系是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發(fā)光、發(fā)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B.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C.氧氣大約占空氣質(zhì)量的21%D.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面是對“2”的含義的解釋,其中錯誤的是( 。
A.Fe2+:一個鐵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B.2 N:2個氮原子
C.$\stackrel{+2}{Mg}$:正二價的鎂元素
D.SO2: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
實驗:
(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A(填序號).(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水蒸氣
(3)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C 提供了證據(jù).同時可排除假設AB,因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H2O2=(MnO2)=H2↑+O2B.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
C.FeSO4+Cu=CuSO4+FeD.Na2CO3+HCl=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氧氣的是( 。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空氣D.四氧化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