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
A.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B.性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效應”,一氧化碳會引起中毒

分析 A、根據(j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元素組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一氧化碳有毒,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不能,故選項說法錯誤.
C、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升華時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選項說法正確.
D、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一氧化碳會引起中毒,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有毒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做法不正確的是( 。
A.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焙制面包時加入適量小蘇打
C.飲用礦泉水比飲用純凈水更有利于人體健康
D.在香腸中加入大量的亞硝酸鈉作為防腐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所示裝置可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室有紅磷、木炭、硫.
(1)請問燃燒匙內放何物最合適紅磷,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燃燒完畢后需冷卻至室溫后再打開止水夾,打開止水夾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為燒杯中的水流入瓶內,流入水的體積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五分之一.
(3)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氧氣被消耗,使集氣瓶內的氣壓變。
(4)燃燒后剩余的主要氣體為氮氣,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瓶內剩余氣體時,現(xiàn)象為燃著的木條熄滅.
(5)上述實驗說明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其體積比約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有Mg、MgO、Mg(OH)2、稀硫酸、CuSO4溶液五種物質,兩兩進行反應,能得到MgSO4的方
法有( 。
A.2種B.3種C.4種D.5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1是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同學們在實驗室用100g水配制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如圖計算實驗中需要稱量硝酸鉀的質量為30g.
(2)甲組同學所用的硝酸鉀中混入了少量氯化鈉,他們按(1)小題計算的質量稱取固體物質,則配制的溶液中不是(填“是”或“不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除去硝酸鉀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鈉可用的方法是降溫結晶.
(3)乙組同學用純凈的硝酸鉀配制溶液,正確稱取了所需硝酸鉀固體的質量,圖2是他們量取水時的實驗操作,該操作會導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化學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請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經常聞到花香味,這證明了粒子具有不斷運動的性質;
(2)炒菜時油鍋著火,可用用鍋蓋蓋滅的方法撲滅;
(3)飲食均衡,身體才能健康.食用蔬菜、水果能獲取的基本營養(yǎng)素主要是維生素;
(4)倡導節(jié)約型社會,使用清潔能源.下列物質:天然氣、氫氣、汽油、酒精、煤、核能等,其中最清潔的能源是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鑒別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鑒別的物質鑒別的方法
A冰和干冰室溫(20℃)放置,過一段觀察是否有痕漬
B水和雙氧水加二氧化錳,觀察是否有氣泡
C純羊毛和化纖面料灼燒聞氣味
D二氧化錳和氧化銅觀察顏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近期,《科學》雜志上公布,美國科學家首次創(chuàng)造出二維的硼被稱為“硼墨烯”,這種材料只有單個原子厚度,具有金屬特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硼墨烯中硼原子靜止不動
B.硼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C.硼墨烯中硼原子之間存在間隔
D.硼墨烯在電子產品和光伏發(fā)現(xiàn)領域可能會得到廣泛的應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利用金屬的年代:B.硫元素的化合價:C.物質的溶解性:D.含碳量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