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中常常出現(xiàn)“1+1≠2”的有趣現(xiàn)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實是
A. 10L水與10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等于20L
B. 10g硫粉在10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 10g鋅片與10g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所得的溶液質量為20g
D. 25℃,10g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鈉固體能得到20g氯化鈉溶液
B 【解析】試題分析:A、10L水與10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20L,錯誤;B、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10g硫粉在10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正確;C、鋅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則溶液的質量肯定小于20克,錯誤;D、根據氯化鈉溶解度可知,不能得到20克氯化鈉溶液,錯誤。故選B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太原市2018屆九年級綜合測試(一)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晉祠難老泉聞名天下。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相關人員的幫助下,采集了晉祠水域的水樣,并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
①早期晉祠水中主要含有K+、Na+、Ca2+、Mg2+、Cl-、HCO3-和少量SO42-
②Mg(OH)2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
③Ca(HCO3)2
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NaOH過量時的反應是: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
④隨著工業(yè)發(fā)展,該水域內水位下降。導致難老泉斷流。且工業(yè)排放物導致水中SO42-含量日趨升高,水中高濃度硫酸鹽會引起腹瀉。
【實驗探究】
⑴收集到的水樣中有泥沙較大,懸浮物等,通過___________(填操作名稱)得到澄清水樣。
⑵對水樣進行濃縮,以確保實驗現(xiàn)象明顯。
⑶驗證水樣中有Ca2+。
小明認為可以向水樣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說明水樣中有Ca2+。其他同學認為此方案不正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同學們一起修改了方案,最終成功驗證了水樣中有Ca2+。
⑷是驗證水樣中有Cl-和SO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① 第Ⅲ步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學們猜想該水域的水,可能是硬水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與提升】
保護生命源泉,愛護人文景觀,請?zhí)岢鲆粭l保護難老泉,保護晉祠水的合理化建議_______ 。
過濾 水中Mg2+與OH-結合生成的Mg(OH)2也是白色沉淀 有氣泡產生 Ba(NO3)2 Ag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AgCl↓+NaNO3 取少量水樣少許于燒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攪拌,觀察產生泡沫的多少 含有SO42-的工業(yè)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解析】(1)通過過濾可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⑶晉祠水中含有Mg2+,Mg2+與OH-結合生成的Mg(OH)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重慶市聯(lián)盟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階段(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是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A. 用鋁做炊具的材料 B. 工業(yè)上用焦炭作冶鐵原料
C. 稀有氣體作為霓虹燈的填充氣 D. 用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劑
B 【解析】A. 用鋁做炊具是利用鋁具有導熱性的物理性質,錯誤;B. 工業(yè)上用焦炭作冶鐵原料,是利用焦炭具有可燃性的化學性質,焦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與焦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正確;C. 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作為霓虹燈的填充氣,利用的是物理性質,錯誤;D. 用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劑,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物理性質,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2) 題型:單選題
某物質在純氧中燃燒生成了氮氣和水蒸氣,該物質一定含有( )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氫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氫元素
D 【解析】物質在純氧中燃燒生成了氮氣和水蒸氣,說明該物質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氫元素,氧元素是否含有無法確定.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8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班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
(1)甲同學在燒杯中加入約5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___溶液,此時溶液呈紅色,接著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再用玻璃棒攪拌,發(fā)現(xiàn)溶液變?yōu)闊o色,于是他得出兩者恰好中和的結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對甲同學的結論提出了質疑,并對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_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覺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驗證另外兩種猜想,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 _____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實驗結束后,廢液處理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序號).
A. 倒入下水道 B.倒入廢液缸 C.帶出實驗室。
酚酞 NaOH+HCl=NaCl+H2O NaCl和HCl 猜想三 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紅,而反應后溶液是無色 有氣泡產生 B 【解析】(1)甲同學在燒杯中加入約5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此時溶液呈紅色;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2)【實驗探究】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可能恰...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8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神州十號”成功發(fā)射.運載“神州十號”飛船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偏二甲肼分子由碳、氫、氮三種元素組成
B. 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構成
C. 偏二甲肼中碳、氫、氮元素個數(shù)比為2:8:2
D. 偏二甲肼是由2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構成
B 【解析】A、一個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構成,錯誤; B、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構成的,正確;C、元素屬于宏觀概念,不能說個數(shù),錯誤;D、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構成的,一個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構成,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qū)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某黃銅渣中約含質量分數(shù)為7% Zn、50%Cu、5%CuO,其余為雜質(雜質不溶于水, 也不參與反應),處理黃銅渣可得到硫酸鋅,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ZnO + H2SO4 → ZnSO4 + H2O)
①Ⅰ、Ⅱ中的實驗操作均為____________。
②溶液A中ZnSO4的質量________CuSO4(選填“>”“<”或“=”)
③寫出過量鋅加入溶液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濾 > Zn+CuSO4=Cu+ZnSO4 【解析】①Ⅰ、Ⅱ中的實驗操作均把固體和液體分開,所以為過濾; ②氧化鋅的質量大于氧化銅,另外鋅也能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而銅和硫酸不反應,故溶液A中硫酸鋅的質量大于硫酸銅; ③溶液A中含有硫酸鋅和硫酸銅,鋅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Zn+CuSO4=Cu+ZnSO4。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qū)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碳元素僅以游離態(tài)形式存在的物質是
A. 大理石 B. 干冰 C. 金剛石 D. 碳酸
C 【解析】A、大理石中的碳元素存在于碳酸鈣中,碳酸鈣屬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錯誤;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體,碳元素存在于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屬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錯誤;C、金剛石屬于單質,金剛石中的碳元素以游離態(tài)形式存在,正確;D、碳酸屬于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蘇州市2017屆九年級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溶液性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 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
C. 食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食鹽水中含有較多自由移動的離子
D. 硝酸銨溶于水后溶液溫度升高
C 【解析】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錯誤;B、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的,有些溶液是帶有顏色的,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錯誤;C、食鹽水中含有較多自由移動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所以能導電,正確;D、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溶液溫度降低,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