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物質都是由粒子構成的,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  )
A.二氧化碳B.C.氯化鈉D.

分析 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氣態(tài)的非金屬單質和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B、鐵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C、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選項正確.
D、銅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銅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對物質進行分類與對號入座、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魚浮靈”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y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以下探究:
【性質探究】
(1)取少量“魚浮靈”于試管中加水,有持續(xù)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向試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木條復燃,說明有O2生成.
(2)取實驗(1)中上層清液,測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說明有CO2(或二氧化碳)生成.
結論:過碳酸鈉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化學性質.
【工業(yè)制備】

注:異丙醇為有機溶劑
(3)穩(wěn)定劑的作用是防止過碳酸鈉分解而無效或防止過氧化氫分解;穩(wěn)定劑中MgCl2和Na2SiO3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一種難溶物將過碳酸鈉粒子包裹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l2+Na2SiO3=MgSiO3↓+2NaCl.
(4)根據如表數據,你認為上述制備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是15~20℃.
溫度范圍/℃5~1010~1515~2020~25
活性氧含量/%13.9414.0215.0514.46
“魚浮靈”的產率/%85.4985.7888.3883.01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產品中能轉化為O2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組成測定】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雜質對測定無影響).
【查閱資料】①“魚浮靈”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過碳酸鈉能與酸反應放出CO2和O2

(5)實驗前先緩慢通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xù)緩慢通N2,其目的是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吸收.
(6)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會導致x:y的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7)裝置B的作用是①②(填序號)
①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              ②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
(8)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D裝置增重2.2g.則該產品中x:y=2:3.(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某同學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frac{1}{5}$.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及后續(xù)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可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
B.可能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進入瓶內的水減少
C.檢查確認實驗裝置不漏氣后,重新實驗
D.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大氣污染可對生物直接造成危害.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探究二氧化硫對小麥種子萌發(fā)會產生怎么的影響.他們利用偏亞硫酸鈉(Na2SO3)溶液和稀硫酸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產生SO2氣體,來模擬大氣中二氧化硫污染(Na2SO3+H2SO4=Na2SO4+SO2+H2O)
【實驗材料】某品種浸泡過的小麥25粒(籽粒飽滿,大小等相似),偏亞硫酸鈉,稀硫酸,5個相同的透明且條件可調控的密閉容器、5個小燒杯(同規(guī)格),5個培養(yǎng)皿(同規(guī)格),脫脂棉,自動恒溫箱,蒸餾水等.
【實驗過程】
①在一個透明且條件可控的密閉容器中放入一個小燒杯和一個培養(yǎng)皿(如圖),設置同樣的裝置5組,消毒后,分別編號為A、B、C、D、E
②在5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試劑(如表)
③將脫脂棉在開水中浸泡后冷卻,平鋪在培養(yǎng)皿內,將25粒種子隨機分成5等份,均勻地擺放在5只培養(yǎng)皿內,蓋上蓋,放到同一恒溫培養(yǎng)箱內,調節(jié)到適宜小麥種子萌發(fā)的溫度,每隔一天檢查并適時噴水
④6天后,統(tǒng)計各組培養(yǎng)皿內種子的發(fā)芽率,記錄如表
組別主要試劑種子數量(粒)萌發(fā)率(%)
A蒸餾水5100
B0.01克偏亞硫酸鈉+足量硫酸5100
C0.04克偏亞硫酸鈉+足量硫酸580
D0.07克偏亞硫酸鈉+足量硫酸560
E0.1克偏亞硫酸鈉+足量硫酸520
(1)設立A組實驗目的是對照
(2)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是隨著二氧化硫的增加,種子的萌發(fā)率越低
(3)興趣小組的同學將這個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拿給老師看的時候,老師給他們提出了該實驗更具可信度的一些建議,如果是你,你為他們提什么建議(寫一條)延長實驗的時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已知下列四個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其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B.氫氣+氧氣$\stackrel{點燃}{→}$水
C.酒精+氧氣$\stackrel{點燃}{→}$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是測定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情況,用來檢驗質量守恒定律,試回答:
(1)此反應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
(2)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3)裝置中錐形瓶底部放有少量細沙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燒放出的熱量炸裂錐形瓶;
(4)實驗過程中,氣球怎樣變化氣球先膨脹,后又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反映了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下列有關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鈦屬于非金屬元素B.鈦的原子序數為22
C.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D.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玻璃管中放入16克氧化銅,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有9.6克銅生成,冷卻后,使固體剩余物與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所加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室里利用空氣和鎂粉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鎂(Mg3N2).經查閱資料,已知實驗中可能會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2Mg+O2 $\frac{\underline{\;點燃\;}}{\;}$2MgO;             ②3Mg+N2$\frac{\underline{\;點燃\;}}{\;}$Mg3N2;
③2Mg+C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C           ④Mg+H2O$\frac{\underline{\;高溫\;}}{\;}$MgO+H2
⑤Mg3N2+6H2O$\frac{\underline{\;加熱\;}}{\;}$3Mg(OH)2+2NH3
請你選擇圖中所需要的裝置和藥品進行實驗,其中還原鐵粉在加熱條件下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裝置內所發(fā)生的反應都是完全的.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除裝置A、E外,還應選擇的裝置是(填字母代號):BDF.選擇這些裝置的目的分別是:
①選擇裝置B,目的是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②選擇裝置D,目的是除去空氣中的CO2
③選擇裝置F,目的是除去空氣中的O2
(2)連接并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實驗開始時,打開自來水的開關使水流入裝置E中,將空氣從5升的儲氣瓶壓入反應裝置,則空氣流經導管的順序是(填字母代號):j→h,g→d,c→k,l→a.
(3)通氣后如果同時點燃A、F裝置的酒精燈,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是制得的氮化鎂不純,原因是因為A裝置沒有排完空氣前就加熱會使空氣中的氧氣、CO2、水蒸氣等與鎂反應生成其他物質.
(4)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產物生成了氮化鎂:將產物取少量置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熱水中,將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如果能夠看到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說明產物是氮化鎂.
(5)反思:同學們對查閱資料的反應②和③進行分析,對燃燒有了重新的認識是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如果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時,把過量的紅磷改為過量的鎂帶通過燃燒來測定,測定的結果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rac{1}{5}$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