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7.做完氫氧化鈉與稀硫酸中和反應的實驗后,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產生了興趣,請你與他們一起進行以下探究.
【提出問題】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物質?
【作出猜想】
Ⅰ、甲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2SO4一種物質.
Ⅱ、乙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兩種物質.
Ⅲ、丙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是Na2SO4和NaOH兩種物質.
【查閱資料】
①Na2SO4溶液顯中性.
②Al與強堿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可燃性氣體.
【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乙同學
實驗
取中和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將表面反復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的溶液中鋁片逐漸溶解,并有大量氣泡冒出,收集氣體點燃,火焰呈淡藍色猜想Ⅱ成立
丙同學
實驗
取中和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猜想Ⅲ成立
【總結反思】丁同學根據乙、丙兩位同學的實驗現象,首先肯定猜想Ⅰ不成立.經過進一步分析,丁同學認為乙同學實驗結論不一定成立,他的理由是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興趣小組的同學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為猜想Ⅲ成立.

分析 氫氧化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是硫酸鈉,稀硫酸過量時,溶質是硫酸鈉和硫酸,氫氧化鈉過量時,溶質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
鋁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氫氣燃燒時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稀硫酸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解答 解:【作出猜想】
甲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2SO4一種物質,乙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兩種物質,丙同學認為溶液中的溶質是Na2SO4和NaOH兩種物質.
故填:H2SO4
【實驗驗證】實驗過程如下表所示: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乙同學
實驗
取中和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將表面反復打磨后的鋁片放入試管的溶液中鋁片逐漸溶解,并有大量氣泡冒出,收集氣體點燃,火焰呈淡藍色猜想Ⅱ成立
丙同學
實驗
取中和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猜想Ⅲ成立
【總結反思】丁同學認為乙同學實驗結論不一定成立,他的理由是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
故填: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

點評 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電纜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量的含銅廢料(如:零碎電纜).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四位同學得知這一情況后,圍繞“從含銅廢料中回收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學根據已學知識,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如圖1所示):

乙同學在查閱資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氣并加熱的務件下,銅可與稀硫酸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方程式為:
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如圖2所示):
(1)甲方案的②③三個步驟中,與銅或銅的化合物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是:
②CuO+H2SO4$\frac{\underline{\;\;△\;\;}}{\;}$CuSO4+H2O;
③Fe+CuSO4═FeSO4+Cu.
(2)從環(huán)保角度對兩套方案的不同部分進行比較,你認為乙(選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甲方案第一步灼燒會產生污染空氣的氣體,粉塵,煙霧.
(3)丙認為,無論是甲還是乙的方案,在“加鐵屑”這一步時,應該加入略過量的鐵屑.你認為丙這么說的道理是:確保CuSO4用完.
(4)丁又提出了疑問:“如果鐵過量,剩余的鐵會混在紅色粉末中,該用什么化學方法處理?”.請?zhí)岢瞿愕南敕ǎ簩⑺玫你~粉酸洗后再洗滌,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鈣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須的元素,如圖所示為某種補鈣劑“鈣爾奇”說明書的一部分.取1片鈣爾奇,放入盛有10g稀鹽酸的燒杯中,其中碳酸鈣跟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它成分與鹽酸不反應),燒杯內物質質量變?yōu)?1.34g.試計算: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質量為0.66g.
(2)每片鈣爾奇中含碳酸鈣的質量.
(3)服用這種補鈣劑,每人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煤、石油、天然氣被稱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資源.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分別寫出一種煤、石油加工后可以用作燃料的產品.
煤:煤氣;石油:柴油.
(3)化石燃料燃燒通常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排放到空氣中會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是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向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停止后,過濾,除去不溶物.向濾液中加一鐵片,未看到鐵片有任何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濾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B.濾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肯定沒有鐵
C.濾液中一定不含有CuSO4
D.濾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原子、中子、電子均勻的分散在原子中
B.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但是原子不顯電性
C.同一原子中,質子數等于中子數
D.質子與電子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實驗一:某小組用如圖1裝置進行CO2與空氣密度大小比較的實驗.
裝置:如圖1,玻璃管內裝有一根銅絲,銅絲上等距離系有11個棉球,兩端與干燥管相連.
實驗: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個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干燥管內塞入用稀NaOH潤濕的棉球.0號棉球內預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過管壁小孔向0號棉球緩慢注入0.5mL的稀H2SO4

(1)玻璃管內選用銅絲固定棉球,從金屬活動性考慮,是由于銅絲不與硫酸反應;注入0號棉球內的稀H2SO4能否用濃鹽酸代替?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溶于水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2)該實驗可觀察到的現象是下面的5個球顏色變紅,實驗中,還可觀察到上段1號棉球變色.從微觀角度看,可得到的結論是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實驗二:小斌受到上述實驗的啟發(fā),用如圖2進行實驗,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1)打開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兩條用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試紙發(fā)生的相同變化是變紅色,不同變化是下面的先變紅色上面的后變紅色,小斌從課教材實驗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變色,因而她認為以上兩個變化驗證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依序是能和水反應生成酸,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
(2)小莉認為小斌的裝置還可以同時驗證: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小莉對實驗進行的簡單改進,具體措施是:在支管口接上導管通入一個放有燃燒蠟燭的燒杯、在大試管內裝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與教材實驗比較,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裝置簡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20℃時,取甲、乙、丙、丁四種純凈物各20g,分別加入到四個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況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4.2209.2
(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飽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量大
C.溶液中溶劑的質量: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D.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丙>乙>甲>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根據如圖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 
A.t1℃時,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
B.t2℃時,A、B飽和溶液中含A、B兩物質的質量相等
C.t3℃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2℃℃時,都會析出晶體
D.當A中含少量B時,可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