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氧化碳有毒,燃著的煤爐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在煤爐上放一壺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打開汽水瓶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說明此時氣體在水中溶解度變大了

C. 為了防止水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可長期飲用“純凈水”

D. 做飯時,若燃氣灶的火焰呈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則需要調大灶具的進風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寧夏銀川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為了便于理解和記憶,小麗同學總結了堿的化學性質如圖,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小麗同學發(fā)現(xiàn),取用氫氧化鈉溶液后試劑瓶忘記蓋瓶蓋,依據(jù)反應③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如果該溶液變質,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為________________.

(2)要檢驗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選擇下列試劑不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

A.稀鹽酸 B.酚酞試液 C.CaCl2溶液 D.Ca(OH)2溶液

(3)為了驗證反應④,小麗將無色酚酞試液分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原因是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 _______.(填化學符號)

(4)依據(jù)反應②,氫氧化鉀能與下列物質反應的是________.

A.硫酸 B.氯化鋇 C.硫酸銅 D.碳酸鈉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7屆九年級中考最后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以太陽能為熱源, 硫碘循環(huán)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制氫方法。其反應過程如下圖所示:

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O42SO2↑+ O2↑+ 2H2O,它由兩步反應組成:

第一步:H2SO4SO3↑+ H2O;第二步:SO3分解。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反應Ⅰ方程式為:SO2+I2+2H2OH2SO4+2HI

B. 反應Ⅱ中的第二步反應中,SO3分解生成S和O2

C. 反應Ⅰ屬于化合反應,反應Ⅱ、III屬于分解反應

D. 該生產(chǎn)工藝中最終被消耗的物質是H2O、S和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盤錦市光正實驗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四;瘜W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向鐵粉和氧化銅粉末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熱,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向濾液中加一潔凈鐵釘,看到鐵釘表面析出紅色物質,表面有氣泡,則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化學式,下同),濾渣中一定含有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盤錦市光正實驗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四;瘜W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用化學用語表示:

(1)八個氧分子_______;(2)兩個碳酸根離子_______;

(3)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________;(4)可制作燈泡的金屬絲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盤錦市光正實驗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四模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有關物質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一氧化碳有還原性,可用作冶煉金屬 B. 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極

C. 純堿可用作爐具清潔劑 D. 熟石灰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大石橋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如圖中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A、B為單質, B為黑色固體,甲、乙、丙、丁是化合物,甲和乙組成元素相同且通常為液態(tài),丙和丁組成元素相同且通常為氣態(tài)。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甲 ________; 乙 ______; 丙_______;A__________。

(2)寫出甲→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大石橋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黃金有價,白玉無價”,白玉的主要成分是NaAlSiO4 ,則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A. +2 B. +3 C. +4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營口市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以下物質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氮氣填充食品包裝袋 B. 氧氣供給呼吸

C.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D. 生石灰做干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