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各物質(zhì)中少量的雜質(zhì)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方法

A

CO2

CO

通入少量O2,點燃

B

N2

O2

通過灼熱的鋁網(wǎng)

C

CO2

HCl

通過裝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

D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適量的Na2SO4溶液

A. A B. B C. C D. 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人類生活離不開水.
(1)水是由氫、氧(寫元素名稱)元素組成的;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
(2)自來水廠中,可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zhì);
凈水過程使用活性炭除臭味,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欲檢驗某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zhì)是肥皂水;生活中可通過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押題卷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根據(jù)下圖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t1℃時,A的溶解度大于B

B. t2℃時,A、B兩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 t3℃時,將A、B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掉10g水,析出A的質(zhì)量大

D. 分別將A、B在t1℃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3℃,兩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都會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押題卷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金屬拉絲 B. 糧食釀酒 C. 酒精揮發(fā) D. 冰雪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八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在標準狀況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難溶于水。某實驗小組準備了下列器材進行甲烷的制取和收集實驗。

(1)在圖A所示的裝置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實驗室中制取并收集比較純凈的甲烷可選用下列儀器中的_______和______。(填編號)

(3)請你設計實驗,檢驗生成的氣體甲烷中含有氫元素。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______

_____

甲烷中含有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八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圖,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 t2℃時,甲溶液的溶解度最大,丙的溶解度最小

C. 將t1℃時的丙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小

D. 將t2℃時的甲的不飽和溶液降溫,有可能會得到它的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八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步驟中正確的是(  )

A. 量取液體體積 B. 過濾

C. 點燃酒精燈 D. 稀釋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區(qū)級聯(lián)考】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2017屆九年級5月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中國古詩詞的神韻讓人回味無窮。下列詩詞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B.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C.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石灰石中含有雜質(zhì)(雜質(zhì)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一興趣小組想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他們將一塊樣品敲打粉碎后,稱出6g放入質(zhì)量為20g的燒杯中,然后加入50g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鹽酸有剩余),反應所需時間和燒杯及其所盛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變化如圖所示圖:
(1)將樣品敲碎的目的是增大石灰石與鹽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2.2g;
(4)寫出求解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zhì)量(x)的比例式$\frac{100}{x}$=$\frac{44}{2.2g}$;
(5)此石灰石的純度是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