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梧州市的“六堡茶”暢銷全國各地,“茶香陣陣”這是因為(  )
A.分子在不斷運動B.分子質(zhì)量很小C.分子間有間隔D.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 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結(jié)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茶香陣陣”,是因為香氣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濃濃的香味.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老師在課堂上欲帶領同學們設計實驗證明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請寫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2)李海提出可以通過測量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斷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得出結(jié)論,請描述測量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涂在pH試紙上,觀察變色情況,并于比色卡對照確定pH.
(3)化學反應過程中通常伴隨有能量變化,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劉梅同學提出可以利用在氫氧化鈉固體中滴加稀硫酸,測量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情況達到實驗的目的.這一方案立即被同學們認為不完善.你認為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
給實驗帶來干擾.大家一起討論了實驗改進方案,大家都認為該實驗要得到科學的結(jié)論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反應前酸、堿溶液溫度相同.隨后大家根據(jù)科學的方案重新進行了實驗.實驗中溫度隨滴加稀硫酸溶液體積變化情況記錄如下表:
稀硫酸溶液體積(ml)0245678910
溫度(℃)2020.52424.825.224.323.62120
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時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體積是6ml;一段時間后,溫度降低的原因是硫酸過量,由于熱傳遞,導致溫度降低.
(4)請設計出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法證明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兩者發(fā)生反生了化學反應.
方法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說明二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方法二: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銅,沒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兩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寫出符號
(1)保持氫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H2
(2)3個鋁離子:3Al3+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請根據(jù)下列實驗室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用B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用D裝置收集氧氣,當氧氣充滿集氣瓶以后,將導管從瓶口移開,蓋上玻璃片并正立在桌上(選填“正”或“倒”).
(3)在A裝置中用KMnO4制取氧氣時,試管中的棉花沒有發(fā)生燃燒,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達到著火點.
(4)氨氣(NH3)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在實驗室把濃氨水與堿石灰固體混合即可快速制取氨氣,用該法制取氨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標號,下同),收集氨氣的裝置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金屬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
(1)鋁可以制成鋁箔,這是利用金屬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鐵制品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水接觸,用稀鹽酸除鐵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工業(yè)上冶煉鋁,是將鋁礦石(主要成分是Al2O3)在熔融條件下通電分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Al2O3$\frac{\underline{\;通電\;}}{熔融}$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火要虛”意思是可燃物之間要留有空隙,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熱值B.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D.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小吳同學用一個較深的玻璃杯將兩支長短不一、點燃著的蠟燭罩住(如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猜想與假設】
小周認為,短的蠟燭先熄滅;小施認為,長的蠟燭先熄滅;
從邏輯分析的角度看,還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兩根蠟燭同時熄滅.
【分析與判斷】
(1)從蠟燭燃燒生成物CO2的性質(zhì)看,小周猜想成立的理由是:CO2不支持燃燒,CO2密度比空氣大,往下沉降;
(2)從空氣的組成及燃燒的實質(zhì)來看,小施猜想成立的理由是:杯子上部空氣中的氧氣在燃燒過程中消耗殆盡,剩余不支持燃燒的N2
【實驗與驗證】
經(jīng)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長的蠟燭先熄滅.
【解釋與結(jié)論】
實驗現(xiàn)象支持了小施的猜想.如果以CxHy表示蠟燭的成分,則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CxHy+(4x+y)O2 $\frac{\underline{\;點燃\;}}{\;}$4xCO2+2yH2O;
但我認為長的蠟燭先熄滅的原因,除了小施猜想分析的原因外,還與本反應是放熱反應,使生成的CO2受熱膨脹,導致CO2密度變小,不易沉降到燒杯底部,反而上升聚集到燒杯的上部致使長的蠟燭先熄滅有關.
【運用與拓展】
從本實驗得到啟示,從火場逃離時,應該采取匍匐的姿勢,并且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其中濕毛巾的作用是吸收有害氣體、防止粉塵吸入體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取16g某有機化合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
(1)在該有機物中,含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多少?
(2)該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若有,質(zhì)量為多少?若沒有,請說明理由.
(3)若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那么其化學式是什么?并寫出該有機物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物質(zhì)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但物質(zhì)本身不是酸的是( 。
A.HClB.CO2C.NaOHD.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