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時,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
C.t2℃時,各100g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固體甲多于乙
D.t2℃時,75g甲的飽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答案】D
【解析】解: A、t1℃時,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故該溫度下兩物質(zhì)溶解度相等,故對;
B、t1℃時,乙的溶解度是30g,100水中溶解30g,正好達到飽和,故對;
C、甲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將t2℃的甲乙飽和溶液各100g降溫到t1℃時,析出固體甲多于乙,故對;
D、t2℃的甲的溶解度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攪拌后得甲的飽和溶液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 =14.3%,故錯誤;
答案:D
A、根據(jù)溶解度曲線交點意義分析;
B、根據(jù)t1℃時,乙的溶解度解答;
C、根據(jù)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情況判斷是否析出晶體;
D、根據(jù)飽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定義分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爽爽的貴陽,空氣質(zhì)量良好,PM2.5指數(shù)常年處于優(yōu)良狀態(tài).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下列做法不會增加空氣中PM2.5濃度的是( )
A. 在露天焚燒秸稈 B. 用太陽能發(fā)電 C. 汽車的排放尾氣 D. 大量燒煤取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葡萄糖是生命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提出問題】葡萄糖的燃燒產(chǎn)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證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有機物?
【實驗設計】為了確定葡萄糖的元素組成,某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中濃硫酸、無水CaCl2均為常用干燥劑,部分固定裝置省略).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3)裝置C處氧化銅的作用是 .
(4)【方案評價】 用充有空氣的儲氣球代替裝置A,是否更有利于實驗的進行?(填“是”或“否”),原因是 .
(5)裝置C處葡萄糖燃燒的設計特點是(至少1條).
(6)【數(shù)據(jù)處理】下表是同學們填寫的實驗報告,請你幫助完成.
實驗事實 | 數(shù)據(jù)分析及結(jié)論 |
1.8g葡萄糖完全燃燒,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 數(shù)據(jù)分析: |
(7)【討論交流】為了盡量減少誤差: 該實驗在進行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1條)
(8)從定量實驗的角度看,該實驗是否可進一步改進?請簡要寫出一個改進意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1年3月日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fā)生強烈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zhì)泄漏.其中有94號放射性元素,符號為Pu,它的中文名稱為钚.已知P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244,其質(zhì)子數(shù)是94,則這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
A. 244 B. 338 C. 157 D. 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高溫下某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該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化
C.圖中的兩種化合物都屬于氧化物
D.該反應所得生成物的質(zhì)量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蠟燭燃燒時發(fā)出黃色火焰,發(fā)光、放熱
B. 燃燒的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外焰最亮
C. 無色氫氧化鈉溶液與藍色硫酸銅溶液混合,有藍色沉淀生成
D. 石灰石和稀鹽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說這些名詞“加碘鹽”、“補鐵醬油”、“高鈣奶”,這里的碘鐵鈣指的是(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單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金屬之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使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鋁 B. 密度最小的金屬是Na
C. 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 D. 導電性最好的金屬是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