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下對20℃的硝酸鉀溶解度為31.6 g的解釋中正確( 。
A.20℃,31.6 g硝酸鉀完全溶解在水中
B.20℃,100 g溶液含31.6g硝酸鉀
C.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
D.20℃,31.6 g硝酸鉀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飽和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zhì)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zhì)量;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指在20℃時,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鉀就達到飽和狀態(tài),觀察選項,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的理解,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概念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經(jīng)實驗測定,某物質(zhì)只含有兩種元素,則該物質(zhì)是(  )
A.一定是純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化合物D.一定不是單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小柯看到媽媽炒的一盤紫色高麗菜(一種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來因為摻了醋變成了紅色,在洗盤子時遇到堿性洗滌劑變成黃綠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麗菜汁呈現(xiàn)黃綠色的物質(zhì)是( 。
A.橘子汁B.牙膏水C.食鹽水D.醬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想將500克的10%的食鹽水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增加到20%,請你寫出兩種方法,并計算相關物質(zhì)的質(zhì)量或體積
方法一:加入62.5g氯化鈉攪拌使之完全溶解
計算過程:
方法二:蒸發(fā)25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化學用語與所表述的意義相符的是( 。
①2Ca2+--2個鈣離子     ②O2--2個氧原子
③2H2O--2個水分子     ④2H--2個氫元素.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是某學校的老師做的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演示實驗,仔細觀察該實驗裝置,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儀器的名稱:A燃燒匙,B水槽. 
②盛放在儀器A中的物質(zhì)是紅磷,該物質(zhì)燃燒的現(xiàn)象是發(fā)黃光、冒白煙.
③在實驗中,鐘罩內(nèi)的水面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實驗開始時,鐘罩內(nèi)的液面下降,實驗結束后,鐘罩內(nèi)液面上升,上升的水的體積約占鐘罩內(nèi)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④在實驗中,若儀器A中的物質(zhì)太少,測得的氧氣體積百分比將會偏小;若鐘罩的氣密性不好,測得的氧氣體積百分比將會偏。ㄌ睢捌蟆被颉捌 被颉安蛔儭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根據(jù)《山東省城鎮(zhèn)體系規(guī)劃》,淄博市將被確立為中心城市.這將掀起又一輪經(jīng)濟投資熱.為避免投資辦廠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對工廠的煙筒加高處理
B.工廠廢水直接排放
C.對工廠的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D.化工廠建在居民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近代原子學說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下列觀點:
①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②原子是實心球體;
③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nèi).
1911 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原子,發(fā)現(xiàn)多數(shù)α粒子穿過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有絕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如圖所示.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否定上述觀點中的(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火善用之為福,不善用之為禍.
(1)含硫煤燃燒后,排放到空氣中的有毒氣體SO2在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會帶來極大危害,請寫出其中的一種危害:使森林遭到破壞;對工廠排放的廢氣中的SO2可用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填一種易溶性的強堿)溶液吸收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2)如果發(fā)現(xiàn)火險或遭遇火災,要沉著應對.下面是一些滅火方法:
①熄滅液化氣灶火焰時,關閉閥門;
②室內(nèi)起火打開門窗通風;
③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滅; 
④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
⑤房屋著火時,用高壓水槍滅火;  
⑥森林著火時,將大火
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⑦木材著火時,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這些滅火措施中不正確的是②,從滅火原理角度將上述滅火措施進行分類,屬于清除可燃物的有①⑥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