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鈣是人體中的常量元素,缺鈣時可通過食用保健藥劑來增加攝人量,現(xiàn)將20片該藥劑制成粉末(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每片1g,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且不含鈣元素),并與50g鹽酸混合,充分反應后得到如下圖像,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
(1)反應結束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2)計算每片藥劑中所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3)反應結束后,溶液中的陽離子主要為 (寫離子符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氯化鉀、硫酸鈉、硫酸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測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取樣20g,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1)實驗中,AB之間圖象所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
(2)BC段沉淀減少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由上述實驗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可能有 .
(4)求原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海水晾曬可得粗鹽,粗鹽除NaCl外,還含有Na2SO4、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雜質.為了有效將粗鹽提純,實驗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所加試劑a均為過量)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在完成操作Ⅰ之前,必須加入的物質X是___.
(2)a所用的試劑按滴加的先后順序依次為: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其中氯化鋇溶液和碳酸鈉溶液的順序不能顛倒,若顛倒,其后果是___.
(3)進行操作Ⅱ和操作Ⅲ都要有用到的儀器有玻璃棒和___.
(4)沉淀C中的成分是Mg(OH)2、___(填化學式).
(5)在濾液中加入y并調節(jié)pH的目的是為了除去___.
(6)實驗最終所得精鹽的質量大于粗鹽中氯化鈉的質量,原因是粗鹽提純過程中有新的NaCl生成,整個過程中產生新的NaCl的反應共有___個.
(7)請你寫出用pH試紙檢測溶液B酸堿度的具體操作:取一小段pH試紙放在潔凈的點滴板上,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不變
B.甲的化學式為C2H2O
C.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D.發(fā)生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1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氧氣及驗證其性質的改進裝置,請回答: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
(2)A裝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用C裝收集的氣體的方法是______。(填選項字母)
a 排水法
b 向下排空法
c 向上排空法
(4)檢驗C中收集滿氣體的方法是______。
(5)C中收集滿氧氣后,打開彈簧夾K1、K4關閉K2、K3,點燃D中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C裝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到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待紅磷熄滅,C裝冷卻后,打開K3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均由碳、氫、氧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其中C能供給呼吸;D是一種氣體肥料;E由三種元素組成,可作燃料。這些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B→C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
(2)反應A→B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E→D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溶液在日常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如圖是配置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用圖1中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__;
(2)圖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3)稱量NaCl時,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圖1中⑤所示,游碼標尺示數(shù)如圖2,則稱取的NaCl質量為__g.
(4)NaCl稱量完畢放回砝碼時,發(fā)現(xiàn)10g的砝碼有缺損,若其他操作步驟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5)醫(yī)療上常用0.9%的氯化鈉溶液作為生理鹽水.現(xiàn)要配制該生理鹽水1000g,需要質量分數(shù)為12%的氯化鈉溶液(密度約為1.09g/cm3)__mL.(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