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古代許多流芳百世的優(yōu)秀工藝,其中下列屬于化學工藝的是(  )
分析:我國古代的一些發(fā)明中,蘊含著化學知識,屬于化學工藝的,在變化過程中都有其他物質生成.本題的實質是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在熟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
解答:解:A、制造地動儀并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工藝,故A錯;
B、指南針的應用原理:指南針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屬于化學工藝,故B錯;
C、火藥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鉀等物質,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絕空氣加熱制成,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工藝,故C正確;
D、木雕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不屬于化學工藝,故D錯.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看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無數(shù)絢麗的瑰寶.
(1)青花瓷圖案所用顏料成分之一--藍紫色的硅酸銅鋇(化學式為 BaCuSi2Ox,其中銅元素顯+2價),則x的數(shù)值為
6
6

(2)晉代“書圣”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是書法界的一座高峰.能歷經數(shù)個朝代被后人傳誦,原因是他用的墨汁中碳在常溫下具有
穩(wěn)定
穩(wěn)定
性.
(3)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青銅器,“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其煉銅的原理,其反應原理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4)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由硫磺(硫單質)、碳粉和硝酸鉀混合而成.受熱或撞擊會爆炸,生成硫化鉀,二氧化碳和一種單質.完成該化學方程式
S+3C+2KNO3
 受熱或撞擊 
.
 
K2S+3CO2↑+N2
S+3C+2KNO3
 受熱或撞擊 
.
 
K2S+3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無數(shù)絢麗的瑰寶.
(1)青花瓷圖案所用顏料成分之一--藍紫色的硅酸銅鋇(化學式為 BaCuSi2Ox,其中銅元素顯+2價),則x的數(shù)值為______.
(2)晉代“書圣”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是書法界的一座高峰.能歷經數(shù)個朝代被后人傳誦,原因是他用的墨汁中碳在常溫下具有______性.
(3)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青銅器,“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其煉銅的原理,其反應原理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
(4)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由硫磺(硫單質)、碳粉和硝酸鉀混合而成.受熱或撞擊會爆炸,生成硫化鉀,二氧化碳和一種單質.完成該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無數(shù)絢麗的瑰寶。

(1)青花瓷圖案所用顏料成分之一——藍紫色的硅酸銅鋇(化學式為 BaCuSi2Ox,其中銅元素顯+2價),則x的數(shù)值為        

(2)晉代“書圣”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是書法界的一座高峰。能歷經數(shù)個朝代被后人傳誦,原因是他用的墨汁中碳在常溫下具有           性。

(3)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青銅器,“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其煉銅的原理,其反應原理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4)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由硫磺(硫單質)、碳粉和硝酸鉀混合而成。受熱或撞擊會爆炸,生成硫化鉀,二氧化碳和一種單質。完成該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2年湖北省黃岡市啟黃中學中考化學三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無數(shù)絢麗的瑰寶.
(1)青花瓷圖案所用顏料成分之一--藍紫色的硅酸銅鋇(化學式為 BaCuSi2Ox,其中銅元素顯+2價),則x的數(shù)值為______.
(2)晉代“書圣”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是書法界的一座高峰.能歷經數(shù)個朝代被后人傳誦,原因是他用的墨汁中碳在常溫下具有______性.
(3)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青銅器,“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其煉銅的原理,其反應原理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
(4)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由硫磺(硫單質)、碳粉和硝酸鉀混合而成.受熱或撞擊會爆炸,生成硫化鉀,二氧化碳和一種單質.完成該化學方程式______ K2S+3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