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3分)掌握化學用語和物質(zhì)的分類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下列表格
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 | 原子結構示意圖 | 該元素簡單離子符號 |
11 | ||
16 |
(2)將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填寫在對應類別空格上(注:未提供對應類別物質(zhì)的,空格不填)
物質(zhì):金剛石,氮氣,三氧化硫,氧化鋁,硫酸鎂,醋酸,氫氧化鉀,銅,氦氣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與對應的示意圖表示正確的是( )
A水的電解 | B. 向稀硫酸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
| B. |
C.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氯酸鉀制取氣體 | D.等質(zhì)量的鋅、鐵與足量等濃度的稀硫酸反應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組成。小明為了探究其成分,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根據(jù)以上實驗,回答:
操作①是
原固體粉末中一定沒有的成分是
生成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是
根據(jù)上述實驗 (填‘能’或‘不能’)確定原固體粉末中含有Na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甲、乙兩化學小組安裝兩套如下相同裝置,通過測定產(chǎn)生相同體積氣體所用時間長短來探究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是______。
A、將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適量蒸餾水,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頸部能形成穩(wěn)定的水柱,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B、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加熱錐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熱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來位置,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C、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將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動,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
(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甲小組有如下實驗設計方案,完成下表。
實驗編號 | 實驗目的 | 溫度 | 催化劑 | 濃度 |
甲組實驗Ⅰ | 探究 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 25℃ | 二氧化錳 | 10mL 2%H2O2 |
甲組實驗Ⅱ | 25℃ | 二氧化錳 | 10mL 5%H2O2 |
(4)甲、乙兩小組得出如圖數(shù)據(jù)。
①甲組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濃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 ;
②由乙組研究的酸、堿對H2O2分解影響因素的 數(shù)據(jù)分析:相同條件下, H2O2在 (填“酸”或“堿”)性環(huán)境下放出氣體速率較快;乙組提出可以用Ba02固體與硫酸溶液反應制H2O2(已知還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支持這一方案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農(nóng)作物在缺氮的情況下,生長遲緩、葉色發(fā)黃。這時需施用的化肥是
A.KCl B.NH4HCO3 C.K2SO4 D.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在受到猛烈撞擊時安全氣囊內(nèi)的物質(zhì)瞬間分解,產(chǎn)生的是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該氣體是
A. 氮氣 B. 氧氣 C. 氦氣 D. 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海鮮下啤酒”容易患“痛風”病!巴达L”是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引起的,人體代謝產(chǎn)物尿酸過多與海鮮中富含 (填營養(yǎng)素名稱)有密切關系。啤酒中則富含促使這種營養(yǎng)素分解的維生素B1。
(2)有人利用筷子開啟啤酒瓶蓋(如圖),筷子相當于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
(3)成人每天飲少量紅酒,對感冒、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辨別真假紅酒,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倒出少許紅酒,加入純堿,如酒由紅色變成藍色,證明是真酒。紅酒中加入純堿時還能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根據(jù)以上信息,推測紅酒的pH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中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C.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 D.將(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