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實驗中所發(fā)生的變化與其它三個變化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是(  )
A.B.C.D.

分析 本題考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差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如果有新物質(zhì)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

解答 解:A、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
B、金屬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
C、過濾只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和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屬于物理變化;
D、帶火星的木條遇到氧氣復燃,屬于物質(zhì)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

點評 正確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鍵是判斷是否有新物質(zhì)的生成,方法是比較變化前后物質(zhì)的差別:是只限于物質(zhì)的狀態(tài)變化,還是物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試管中盛有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和硝酸鉀固體.
(1)若向燒杯中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可觀察到試管中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2)若試管內(nèi)盛放的是飽和石灰水,向燒杯中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后,又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請用化學用語表示下列物質(zhì)或反應.
(1)現(xiàn)有指定化合價的幾種元素:$\stackrel{-2}{O}$、$\stackrel{+1}{H}$、$\stackrel{+1}{K}$、$\stackrel{+3}{Al}$、$\stackrel{+5}{N}$,請選擇元素,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一種難溶于水的堿Al(OH)3
②一種酸HNO3;
③一種復合肥料KNO3;
④原子個數(shù)比為2:5的氧化物N2O5
(2)用醋酸可以除去水壺內(nèi)壁上的水垢【主要含CaCO3和Mg(OH)2】,已知醋酸與Ca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參考此反應,請寫出醋酸與Mg(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屬于化合 反應
(2)點燃磷做煙霧彈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3)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屬于分解 反應
(4)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應用和相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用純堿制燒堿   2KOH+Na2CO3=K2CO3+2NaOH   復分解反應
B.我國古代的“濕法煉銅”:Fe+CuSO4=Cu+FeSO4置換反應
C.用天然氣作燃料   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氧化反應
D.證明金屬鎂的活動性比鐵強:3Mg+2Fe(OH)3=3Mg(OH)2+2Fe   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為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種植的小麥,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如圖農(nóng)作物需要補充的化肥主要是氮肥,如果農(nóng)作物葉片邊緣發(fā)黃需要補充的化肥的作用是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將小麥磨成面粉后,可以做一些面食,也有的在面食中加了點蔬菜做成蔬菜面條等,蔬菜面條中富含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營養(yǎng)素是淀粉,其化學式為(C6H10O5n.維生素對生命活動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在一定條件下,同一反應進行的快慢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現(xiàn)用100克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為30%的硫酸溶液與過量的鎂粉反應,為了使反應慢一點而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適量的( 。
A.氫氧化鈉B.C.硫酸鉀溶液D.碳酸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8g碳與8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16g二氧化碳
B.3g碳和8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11g二氧化碳
C.3g碳和3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6g二氧化碳
D.6g碳和8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14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小明在做“酸堿中和反應”實驗時,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接著,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發(fā)現(xiàn)紅色褪去.
[提出問題]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學興趣小組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一致認為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Na2SO4,理由是2NaOH+H2SO4=Na2SO4+2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設計方案]小紅經(jīng)過認真分析,認為反應后所得的溶液液中還可能存在硫酸,并針對自己的猜想,設計了下列兩種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實驗步驟  預期現(xiàn)象 結(jié)論
 方案1 取樣,滴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有硫酸
 方案2 取樣,滴入盛有鋅粒的試管中 有氣泡產(chǎn)生有硫酸 
[反思評價]小組同學仔細研究上述兩種實驗方案后,認為方案1無法驗證小紅猜想的正確性,理由是硫酸鈉和硫酸都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無法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拓展遷移]大家討論后,按正確方案進行操作,確認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學反應結(jié)束后所得物質(zhì)的成分時,除了要考慮到生成物外,還有考慮到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