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的通知,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止生產(chǎn)、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這項措施能達到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  B.塑料購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來源之一

C.塑料購物袋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D.為防止污染,可以將塑料購物袋直接燒掉


【答案】D 

考點:白色污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化學知識的歸納完全正確的是

A.物質(zhì)的俗名

B.物質(zhì)的分類

氫氧化鈉的俗名——純堿

碳酸鈣的俗名——大理石

CH3COOH——酸

NH3·HO—一堿

C.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

D.物質(zhì)的鑒別

干冰能升華

氧化鈣加水放熱

化纖與純羊毛面料——燃燒

硬水和軟水一一手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的名稱、俗名與化學式完全對應的是

A.氯化鈉      食鹽    NaCl         B.碳酸氫鈉   純堿   NaHCO3

C.氫氧化鈣    熟石灰  CaO         D.氫氧化鈉   火堿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稱取—定質(zhì)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后放人大試管中加熱至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實驗測得固體混合物質(zhì)量隨加熱時間變化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右圖所示。為了分離回收二氧化錳和氯化鉀,他們在反應后的固體混合物中加入85.1g水,使其中的氯化鉀完全溶解,然后通過過濾使二氧化錳與液體分離。請計算:

(1)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得到的濾液中氯化鉀的質(zhì)量分數(shù)(二氧化錳在水中難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原子、分子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構(gòu)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運動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都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為單質(zhì)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一定是單質(zhì)

B.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為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所以滅火也要同時控制這三個條件

D.因為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呈堿性的溶液一定都是堿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環(huán)境與能源問題是當今社會備受關(guān)注的熱點。

(1)現(xiàn)在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有:煤、       、天然氣。

(2)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導致很多環(huán)境問題。去年我國大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了霧霾天氣,PM2.5是造成這種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下列行為能產(chǎn)生PM2.5的是         。

A.將校園的垃圾堆積起來,就地焚燒

B.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購買和使用私家車

C.大力發(fā)展火力發(fā)電

D.節(jié)日里燃放鞭炮

(3)化石燃料的燃燒會產(chǎn)生CO2,這是引發(fā)溫室效應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徑是

                                                          。

(4)化石燃料的燃燒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很大,因此我們要注重開發(fā)和使用新能源,有待開發(fā)的新能源有             (寫一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固體放于水后,溶液溫度明顯升高的是(      )

①氫氧化鈉       ②氯化鈉       ③硝酸銨       ④生石灰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物質(zhì)

橘子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3~4

3.5~4.5

6.3~6.6

6.8~8.0

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