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問題】蔗糖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一種食品,你是否想過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
【作出猜想】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見蔗糖在鍋里加熱時間過長會變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許還含有其他元素,如氫元素等.
【收集資料】小明、小強在圖書館查到以下資料:
(1)蔗糖屬于有機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將學到),蔗糖可以燃燒,受熱易分解,這屬于蔗糖的化學(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
(2)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填“變多”“不變”或“變少”).
設【計實驗】小明、小強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小明:將蔗糖在空氣中點燃.單獨點燃蔗糖不易燃燒,但在蔗糖中摻入少量煙灰,蔗糖就很容易被點燃.分別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觀察現(xiàn)象.
小強:將蔗糖放在一密閉的容器中加強熱,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結論】小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小強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質(zhì),容器壁上有水珠.
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分析 化學反應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和.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原子質(zhì)量不變.

解答 解:【收集資料】
(1)蔗糖屬于有機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將學到),蔗糖可以燃燒,受熱易分解,這屬于蔗糖的化學性質(zhì).
故填:化學.
(2)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故填: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不變.
【現(xiàn)象與結論】小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小強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質(zhì),容器壁上有水珠,說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
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故填:碳、氫、氧.

點評 化學反應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判斷物質(zhì)的化學式、判斷化學計量數(shù)、進行相關方面計算的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以下是化學實驗室內(nèi)幾種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
(2)向氣體發(fā)生裝置內(nèi)加入藥品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檢驗裝置氣密性,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字母,下同),收集純凈氧氣的裝置是E,試管內(nèi)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發(fā)生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能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不易溶于水.
(3)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應該選B,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的裝置應選D,能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此法收集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集滿.
(4)乙炔又稱電石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反應制取乙炔,你認為制取電石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A,收集裝置為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用KMnO4制取氧氣大致分為下列幾個步驟,請排序:②③①④⑥⑤
①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   
②檢查裝置氣密性
③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在試管口塞團棉花,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并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⑤熄滅酒精燈
⑥撤離水槽中的導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白磷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zhì),應當存放在貼有下列哪個標識的藥品柜里(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甲、乙兩圖都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甲比裝置乙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這個優(yōu)點是裝置簡單,便于操作.
(2)裝置乙比裝置甲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這個優(yōu)點是便于檢驗生成物.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4)圖中顯示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了?已進行了一段時間.
(5)開始電解后,A管收集到氧氣氣,B管收集到氫氣氣體.
(6)在D處,將使用燃燒著的木條還是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燃著的木條.
(7)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凌凌同學在化學實驗室做了下面的實驗,取一定量的鎂粉加到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過濾后將濾渣中烘干數(shù)據(jù)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
鎂粉mm
稀硫酸50g100g
氫氧化鈉溶液100g100g
烘干所得固體4.1g5.8g
實驗現(xiàn)象白色固體
若第二次所加的物質(zhì)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問題.
(1)寫出實驗產(chǎn)生氣體反應的化學議程式Mg+H2SO4=MgSO4+H2↑.
(2)第-次實驗后的固體物質(zhì)成分及現(xiàn)象鎂、氫氧化鎂,得到白色固體
(3)根據(jù)第二次生成固體的質(zhì)量求解反應的氫氧化鈉質(zhì)量的比例式$\frac{80}{x}$=$\frac{58}{5.8g}$:
(4)m的質(zhì)量為:2.4g
(5)若向第二次實驗后的濾液中加入3.6g水.則所得的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MgO+H2SO4═MgSO4+H2O,7.6g表面被氧化的鎂帶投入到2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同時生成0.6g氫氣.求:
(1)此稀硫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二氧化硫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zhì).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質(zhì),四位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組實驗:取幾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按下圖進行實驗,觀察紙花顏色的變化.下列有關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小雨同學認為:實驗Ⅰ中噴稀醋酸紫色小花變紅,是為了證明酸性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B.小軍同學認為:實驗Ⅱ噴水是多余的
C.小濤同學認為,若實驗Ⅲ中的紫色小花變紅,則證明假設成立
D.小芳同學對實驗方案提出了質(zhì)疑,她認為還需補充一個實驗才能使探究活動獲得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物質(zhì)的構成與變化
現(xiàn)有以下6個變化:
①在點燃的條件下,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②給水通直流電;      ③鋅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氫氧化鈉溶液跟稀鹽酸混合;            ⑤冷卻硝酸鉀熱飽和溶液析出硝酸鉀晶體;
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核反應,鈾235裂變產(chǎn)生碘13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探究化學變化的規(guī)律始終是化學科學的核心任務.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在上述化學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有②,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有④.
(2)我們知道,能直接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物質(zhì)之所以發(fā)生化學反應,從微觀的角度看,是因為反應物的微粒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結構發(fā)生改變,或微粒重新排列組合,宏觀上表現(xiàn)為生成了新的物質(zhì).
在反應①中,發(fā)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寫出微粒的符號)H2和O2.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
發(fā)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應發(fā)生的微粒是(寫出微粒的符號)H+和Zn,微粒的轉化過程是鋅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鋅離子,氫離子得到電子變成氫原子,兩個氫原子結合生成一個氫分子.
在反應④中,發(fā)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應發(fā)生的微粒是(寫出微粒的符號)H+和OH-
③和⑥兩個變化的實質(zhì)是否相同?不同.為什么?③是化學變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種類)不變;⑥是核變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種類)發(fā)生改變.
(3)根據(jù)化學反應是放出熱量還是吸收熱量,將化學反應分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在上述化學變化中,反應④屬于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