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學實驗小組欲探究鹽酸、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zhì),取8支試管分別用A-H編號后,做如下實驗:
(1)實驗中觀察到有氣泡出現(xiàn)的試管是
 
;請寫出其中一個有氣泡產(chǎn)生的反應方程式
 

(2)有沉淀生成的試管是
 

(3)實驗后變?yōu)榧t色溶液的試管有
 
,當向其中一直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溶液變?yōu)樗{色.由此推斷,該試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質(zhì)是
 

(4)實驗中常用澄清石灰水來檢測CO2的存在,請寫出對應的方程式
 

(5)實驗后某試管的底部有白色固體,過濾后向濾液中滴加鹽酸,一段時間后有氣泡冒出,則則該濾液中的溶質(zhì)是
 
.原試管的序號是
 
考點: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酸與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酸與碳酸鹽反應生成鹽、水、二氧化碳;
(2)根據(jù)反應后產(chǎn)物中有沉淀生成的實驗考慮;
(3)無明顯現(xiàn)象是指沒有沉淀生成,沒有氣體放出,沒有顏色變化的反應;
(4)由紅色變?yōu)樗{色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和堿呈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
(5)根據(jù)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常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后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濾液中必須含有碳酸根離子.
解答:解:
(1)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所以有氣泡出現(xiàn)的試管是BD;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故答案為:BD;Fe+2HCl=FeCl2+H2↑;
(2)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有沉淀生成的試管是GH;故答案為:GH;
(3)在A試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鹽酸后,顯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E試管中盛的是無色酚酞試液,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溶液變成紅色;向其中一只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當氫氧化鈉把鹽酸反應掉后,顯堿性時,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故答案為:A;E;紫色石蕊溶液;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5)實驗后某試管的底部有白色固體,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的試管只有G和H;過濾后向濾液中滴加鹽酸,一段時間后有氣泡冒出,說明濾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所以H不可能;在G中必須是碳酸鈉過量,因為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又因為碳酸鈉過量,所以濾液中還含有碳酸鈉.故答案為:G.
故答案為:
(1)BD; Fe+2HCl=FeCl2+H2
(2)G;H.
(3)A;E,紫色石蕊溶液.
(4)Ca(OH)2+CO2=CaCO3↓+H2O.
(5)氫氧化鈉、碳酸鈉. G.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以及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等知識,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氫元素,所以含有氫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D、氯化鈉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鹽的水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zhì)屬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氣B、氫氣C、液氧D、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飲食健康”是人們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了保持臘肉肉質(zhì)鮮美,添加過量的亞硝酸鈉
B、為了防止食用魷魚變質(zhì),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存放
C、為了防止黃曲霉素對人體的危害,絕對不能食用霉變食物
D、為了防止攝入鋅不足引起疾病,過量服用補鋅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小組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guī)律,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B、B點溶質(zhì)只有氯化鈉
C、A點時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D、C點溶液成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實驗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

(1)圖1實驗中稱取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
 
g.如藥品有腐蝕性應放在
 
中稱量.托盤天平屬于計量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誤差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2)按照圖2所示方式讀數(shù)比實際液體體積偏
 
(填“大”或“小”);正確的讀數(shù)方法是
 
.要量取25mL水,應選擇
 
(填“50mL”或“100mL”)量筒.
(3)改正圖3中兩處明顯錯誤:①
 
; ②
 

(4)圖4實驗裝置氣密性的檢驗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不屬于合金的是( 。
A、氧化鐵B、生鐵C、鋼D、黃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如圖所示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

(1)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zhì)相同等.道爾頓的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是
 

(2)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并提出類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認為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荷的“西瓜瓤”中,湯姆生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是
 

(3)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zhì)量比電子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jù)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根據(jù)盧瑟福的實驗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zhì)量較大
C.原子核帶有正電
D.核外電子帶有負電
(4)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什么感想?(回答一種感想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