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廢液中含有Cu(NO3)2、AgNO3,取一定量的廢液,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

(1)濾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哪幾種(寫元素符號)_____?

(2)反應后溶液的質(zhì)量減小,原因是什么_____?

(3)寫出能生成紅色固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公交車上常懸掛一塊警示牌,“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上車!”以下為公交車上嚴禁攜帶的部分物品:白磷、鈉、鎂、汽油、硫酸、酒精、過氧化氫、氫氧化鈉、鞭炮等等,請用恰當?shù)幕瘜W用語填空。

(1)鈉元素_____;

(2)2個鎂原子_____;

(3)硫酸溶液中的陽離子_____;

(4)所列禁帶物品中的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重慶市畢業(yè)水平科研測試卷化學試卷二 題型:單選題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方略,下列做法符合這一方略的是( 。

A.綠色低碳出行

B.露天焚燒垃圾

C.大量使用化肥

D.污水直接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海南省三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選項

現(xiàn)象

解釋

A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員

分子在不斷運動

B

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

溫度升高,分子變大

C

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

溫度升高,原子間隔變大

D

氫氣和液氫都可做燃料

由同種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其化學性質(zhì)相同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海南省三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課后,實驗儀器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下列表述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A.試管:“干凈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沒有”

B.酒精燈:“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來越少了”

C.量筒:“同學們不愛惜我,我被摔壞了”

D.鐵架臺:“好難受。∥以诔睗竦目諝庵猩P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河南省濮陽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6月份) 題型:填空題

物質(zhì)a、b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a、b的溶解度相等時的溫度是_____℃;在37℃時,將20g的a物質(zhì)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是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80℃,將185g的a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稀釋為40%,需加水的質(zhì)量是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河南省濮陽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6月份)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探究的做法(其他操作均正確),會使實驗結(jié)果偏大的是

A.用H2O2制取一定質(zhì)量的氧氣時,MnO2用量偏多

B.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NaCl溶液,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C.測定稀鹽酸的pH時,先將pH試紙用水濕潤

D.稱量一定質(zhì)量的固體藥品時,托盤天平左盤放砝碼,右盤放藥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遼寧省錦州市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t1℃時,將等質(zhì)量的甲和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的現(xiàn)象如圖1所示。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1)燒杯A中溶解的溶質(zhì)是______。

(2)將燒杯B中的溶液升溫到t2℃時,充分攪拌后,燒杯B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或“不能確定”

(3)t3℃時,取等質(zhì)量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的水后,恢復到t3℃,析出晶體的質(zhì)量關系是甲______乙填“”、“”或“”,下同,若再降溫到t2℃時,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關系是甲______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遼寧省鞍山市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三種物質(zhì)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是_____。

(3)t2℃,將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_____。

(4)t2℃,將30g甲物質(zhì)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形成甲物質(zhì)的_____(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