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動物肌肉、皮膚、毛發(fā)、蹄、角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
B.葡萄糖是一種有機物,是人體內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質
C.青少年缺鈣會引起佝僂病和發(fā)育不良
D.食用甲醛浸泡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防城港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兩種氣體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B.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 D.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2017-2018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往試管中加入鋅粒
C.加熱液體 D. 固體藥品的取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中考模擬化學試卷(5月份) 題型:單選題
化學上有“酸去銹、堿去油”的說法。某課外活動小組用爐具清潔劑和廁所清潔劑開展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pH試紙測得爐具清潔劑的pH為13
B.爐具清潔劑可使紫色石蕊變紅
C.在大理石上滴廁所清潔劑會產生氣泡
D.廁所清潔劑去除鐵銹后溶液顯黃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中考模擬化學試卷(5月份) 題型:單選題
碳酸氫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化學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X+CO2↑,關于此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的化學式為H2O
B.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均未改變
C.反應前后物質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規(guī)范操作和認真細致的實驗習慣是有效開展化學實驗的關鍵。不正確的操作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
(1)用未經(jīng)清洗的膠頭滴管去取其他的藥液,導致的后果是_____。
(2)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過多,導致的后果是_____。
(3)給燒杯加熱時,底部未墊石棉網(wǎng),導致的后果是_____。
(4)將金屬固體顆粒投入直立的試管中,導致的后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分析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①既能說明酸堿發(fā)生了反應,又能說明反應過程中有溫度變化
B.②既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能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C.③既能說明水中含氫、氧元素,又能說明生成的氫氣與氧氣體積比為2∶1
D.④既能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說明二氧化碳跟水反應生成一種酸性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里發(fā)現(xiàn)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們對溶質的成分產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閱資料)Ca2+和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問題)這瓶NaOH溶液一定變質了,其變質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變質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變質
(實驗探究)
(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為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小華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請根據(jù)表中內容填寫:
實驗步驟 | 現(xiàn)象 | 結論 | |
步驟一 | 取少量NaOH溶液樣品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CaCl2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猜想_____成立 |
步驟二 |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變紅 |
如果步驟一中白色沉淀由兩種物質組成,則兩種物質是_____(填化學式);步驟二中根據(jù)酚酞溶液變紅這一現(xiàn)象證明樣品中含有_____(填字母)。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和NaOH
(實驗反思)
(1)下列物質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步驟一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填序號)。
(2)步驟二中用另外一種試劑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