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活動不是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的是


  1. A.
    蠟燭照明
  2. B.
    使用天然氣做飯
  3. C.
    利用電熨斗熨燙衣服
  4. D.
    利用火藥爆破拆除樓房
C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有無新物質(zhì)生成,據(jù)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qū)別結合能量的變化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用蠟燭照明的過程中,蠟燭燃燒有新物質(zhì)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使用天然氣做飯的過程中,天然氣燃燒有新物質(zhì)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利用電熨斗熨燙衣服的過程中,電能轉(zhuǎn)化成熱能,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用火藥爆破拆除樓房的過程,火藥爆炸中有新物質(zhì)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這里的新物質(zhì)是指和變化前的物質(zhì)是不同種的物質(zhì),若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7、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一般可以將位于其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張老師在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演示實驗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鈉塊在液面上很快融成一個銀白色小球,并四處游動,溶液中出現(xiàn)藍色絮狀沉淀,小球很快停在絮狀沉淀集中處燃燒起來,并伴隨有輕微的爆炸聲,卻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在鈉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對此,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為何鈉不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里的銅呢?為何會出現(xiàn)藍色絮狀沉淀?
[猜想假設]查閱資料可知,鈉可能先與鹽溶液中的水發(fā)生反應,然后再與硫酸銅發(fā)生反應.
[設計實驗]
①先切一小塊鈉(綠豆大),用刺了小孔的鋁箔包好;
②用鑷子夾住,放在圖中的試管口下(試管已裝滿水);
③等試管集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堵住試管口并從溶液中取出,移近酒精燈點燃;
④最后向燒杯中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
[實驗現(xiàn)象]反應過程中,有氣泡逸出;試管中的氣體點燃時能聽到輕微的爆鳴聲;滴加酚酞溶液后,镕液呈紅色.
[實驗結論]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了氫氣和氫氧化鈉.
[進一步推論]將實驗與老師的演示實驗相比較,可推理出鈉與硫酸銅反應時確實是由鈉與水先反應,然后生成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產(chǎn)生了藍色絮狀沉淀.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請根據(jù)張老師的演示實驗現(xiàn)象,歸納金屬鈉的物理性質(zhì)
銀白色或熔點低或密度比水小
(至少答兩點);
(2)鈉粒用刺了小孔的鋁箔包好,并用鑷子夾住的目的是:
便于收集氣體
;
(3)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應該是氫氣,而不可能是甲烷或者一氧化碳,理由是
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種類保持不變
;
(4)請寫出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5)根據(jù)實驗結論,有同學認為實驗步驟③中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你能找出來么?
氫氧化鈉溶液具有腐蝕性,不能將手伸入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6、通過一年的學習,同學們已學到了許多化學知識,掌握了一些化學技能和方法,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釋、解決一些問題,并且對人類活動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三大化石燃料煤、
石油
和天然氣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大量化石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CO2、SO2、NO2等,引起的溫室效應、
酸雨
等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已讓人類認識到通過改變生產(chǎn)、生活方式提高環(huán)境質(zhì)量的重要性.世界環(huán)境日宣傳“低碳減排綠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目的是
(填序號).
①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③少乘汽車,多騎自行車
④改變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chǎn)業(yè)
(2)鑒別常用銨態(tài)氮肥、鉀肥兩種化肥.可將兩種化肥各取少許,分別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氣味的是
銨態(tài)氮肥

(3)確定某氣體燃料中含碳、氫元素.導出氣體并在導氣管口點燃,
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如果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
,說明該氣體中含氫元素;
迅速把燒杯翻轉(zhuǎn)過來,加入適量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該氣體中含碳元素.
(4)區(qū)分羊毛纖維、棉纖維和合成纖維織成的布料.抽取少量纖維點燃,能聞到有燃燒紙張的氣味,該布料由
棉纖維
織成.
(5)鋼鐵與
水和氧氣
接觸很容易生銹,所以混凝土墻中的鋼材不容易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百色)化學小組同學對酸的性質(zhì)很感興趣,向老師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質(zhì),老師高興答應并帶領同學們進行了硝酸性質(zhì)的實驗探究.
【實驗設計】
(1)將石蕊試液滴入稀硝酸中,預計石蕊試液由紫色變
色.
(2)將Zn片投入稀硝酸中,預計將產(chǎn)生H2,其名稱為
氫氣
氫氣

【實驗驗證】同學們按上述設計做了實驗,卻發(fā)現(xiàn)石蕊變色后一會兒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氣泡,產(chǎn)生無色氣體A,在試管口氣體A變成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
【提出問題】
(1)石蕊試液變色后為何會褪色?
(2)上述產(chǎn)生的無色氣體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閱資料】看到如此異常的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上網(wǎng)查到了下列資料:
(1)硝酸可與Zn、Cu等多種金屬反應生成相應的硝酸鹽,但不生成H2
(2)氮元素某些氣態(tài)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
NH3 N2 NO NO2
顏色 無色 無色 無色 紅棕色
溶解性 極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與分析】
(1)小明同學認為石蕊變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試管不干凈,含有其他雜質(zhì)造成的,要證明小明的觀點,應進行的操作是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凈的試管中,滴入石蕊試液.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或用干凈的試管重復上述實驗)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凈的試管中,滴入石蕊試液.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或用干凈的試管重復上述實驗)

(2)大家一致認同了紅棕色氣體B是NO2,但對于無色氣體A及變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麗同學認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原因是
NH3極易溶于水,大多數(shù)氣體會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溫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NH3極易溶于水,大多數(shù)氣體會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溫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②小強同學認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原因是
N2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常溫下,N2在空氣中不能氧化成NO2
N2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常溫下,N2在空氣中不能氧化成NO2

③經(jīng)討論,最終大家獲得了A是NO的共識.NO遇氧變成NO2的化學方程式為
2NO+O2=2NO2
2NO+O2=2NO2

【實驗探究】小紅同學對硝酸能與Cu反應很感興趣,便取了一小塊銅片投入稀HNO3中,發(fā)現(xiàn)Cu溶解,也出現(xiàn)上述Zn與稀HNO3反應的類似現(xiàn)象,確證生成了NO,并在老師的幫助下,測出恰好反應的Cu和HNO3的質(zhì)量比為8:21,由此獲得了Cu與稀HNO3的反應方程式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交流反思】根據(jù)探究結果,請你解釋稀HCl跟銅不反應而稀HNO3卻能跟銅反應的原因
銅不與稀HCl發(fā)生置換反應,是因為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于氫.而稀HNO3具有強的氧化性,能與Cu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NO等.
銅不與稀HCl發(fā)生置換反應,是因為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于氫.而稀HNO3具有強的氧化性,能與Cu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NO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請回答下列問題.

(1)確認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實驗中需用到的裝置是
(填“甲”或“乙”).
(2)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請參與討論下列有關問題:
(Ⅰ)自來水、蒸餾水、海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蒸餾水
蒸餾水

(Ⅱ)某飲水點處用直飲水機可將自來水凈化為飲用水,其處理步驟如下:

圖中:①對應的作用是
B
B
(填字母序號,下同),③對應的作用是
A
A

A.殺菌消毒      B.吸附雜質(zhì)      C.沉淀過濾     D.蒸餾
(3)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加熱時Ca(HCO32會分解.
[查閱資料]碳酸氫鈣[Ca(HCO32]受熱易分解,生成難溶性的化合物、氣體等物質(zhì).請你一起參與對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產(chǎn)物成分的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難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鈣.經(jīng)實驗探究該猜想正確.
猜想2.放出的氣體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種或幾種
[實驗探究]為探究氣體的成分,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

操作1.將Ca(HCO32加熱分解后的氣體通入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操作2.在球形干燥管a處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無明顯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結論1.碳酸氫鈣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一定有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表達交流]
交流1.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在操作2之前一定要進行的實驗是
點燃氣體前應該先驗純
點燃氣體前應該先驗純

交流2.乙同學認為,還可以得出“結論2: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
  △  
.
 
CaCO3↓+CO2↑”
丙同學對上述探究活動提出兩處異議:
丙同學的異議 你是否同意丙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異議一:乙同學的“結論2”不正確
同意此觀點.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反應前有氫原子,反應后又無氫氣生成,所以應有水生成.
同意此觀點.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反應前有氫原子,反應后又無氫氣生成,所以應有水生成.
異議二:該實驗不能判斷氧氣是否存在
不同意此觀點.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氣產(chǎn)生,實驗操作2中的木條燃燒的會更旺.
不同意此觀點.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氣產(chǎn)生,實驗操作2中的木條燃燒的會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永春縣質(zhì)檢)乙醇俗稱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工業(yè)上可用來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燃料等,醫(yī)療上也常用體積分數(shù)為70%-75%的乙醇作消毒劑,某校初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乙醇的一些性質(zhì)進行了實驗探究:
【探究活動一】乙醇的化學式是C2H5OH,在NaOH一樣含有“OH”,那么乙醇是不是堿呢?請你試設計一種方案加以驗證.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乙醇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取少量乙醇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不變色
溶液不變色
乙醇不是堿
【探究活動二】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小李同學認為乙醇(C2H5OH)完全燃燒時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氣不足,乙醇燃燒可生成CO、CO2和H2O.
查閱資料:無水硫酸銅固體遇水由白色變藍色,生成五水硫酸銅(CuSO4?5H2O),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高溫或加熱時能將許多金屬氧化物還原金屬單質(zhì),因此常用于金屬的冶煉.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并能吸收酸性氣體.
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確證乙醇燃燒產(chǎn)物中有CO、CO2和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B裝置的作用是
證明乙醇燃燒氣體產(chǎn)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證明乙醇燃燒氣體產(chǎn)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C裝置的作用是
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D裝置的作用是
除去氣體從BC裝置中帶出的水分
除去氣體從BC裝置中帶出的水分

(2)能確證產(chǎn)物中有H2O的現(xiàn)象是
A中白色固體變成藍色
A中白色固體變成藍色
.實驗時,同學們還觀察到B、F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裝置中有氣泡冒出,E裝置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說明該乙醇燃燒產(chǎn)物中有CO、CO2和H2O生成.請寫出E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CuO
  △  
.
 
Cu+CO2
CO+CuO
  △  
.
 
Cu+CO2

(3)為了保護環(huán)境,應在裝置的排氣管口采取的措施是
點燃或收集尾氣
點燃或收集尾氣

(4)小明同學在反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C裝置內(nèi)除了氣體通過溶液時產(chǎn)生氣泡之外,沒有明顯變化現(xiàn)象,所以他認為C裝置中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小紅同學認為通過C裝置氣體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為了確證C裝置中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他們設計了以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反應后C裝置中的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
取反應后C裝置中的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小紅同學的想法是正確的.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