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尾氣催化轉換器”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轉變?yōu)闊o毒氣體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園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此反應有單質生成
B.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的
C.圖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2:3
【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化學反應的實質.
【專題】化學反應模擬圖型.
【分析】根據(jù)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微粒的變化,分析原子、分子的變化,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根據(jù)物質的微觀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等.
【解答】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質微粒的個數(shù)關系如圖:
A、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微粒的構成可知,此反應有單質生成.故說法正確.
B、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微粒的變化可知,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說法正確
C、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微粒的構成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單質和化合物,故C說法不正確;
D、由各物質微粒的個數(shù)關系圖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1.故說法錯誤;
故選CD.
【點評】根據(jù)變化微觀示意圖及粒子構成模擬圖,根據(jù)分子由原子構成等特點,正確判斷變化中的物質構成,是解答本題的基本方法.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下列關于該反應前、后的說法正確的是
A.均為混合物 B.質量減少
C.原子總數(shù)減少 D.分子總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雨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她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或總結 | ||
結論 | 總結 | |||
實驗一 | 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 有氣泡產(chǎn)生,木條不復燃 | 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但是 。 | 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
實驗二 | 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
|
| |
實驗三 |
|
|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
(1)請你幫小雨同學填寫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的“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第一方面的實驗操作中包含了兩次稱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實驗是利用“實驗三”反應后試管內的剩余物繼續(xù)實驗。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今年5月31日式第25個世界無煙日.香煙煙氣中含有幾百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尼古丁等.下列關于尼古。ɑ瘜W式為C10H14N2 )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屬于有機化合物
B.由碳、氫、氮三種元素組成
C.每個尼古丁分子中有26個原子
D.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氣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柴油機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種尾氣處理技術利用氮氣與氮氧化物發(fā)生化學反應,降低污染物排放,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1)一個A分子是由 個原子構成的;B的化學式為 .
(2)上述反應所涉及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3)反應①涉及的含氮元素物質中,氮元素化合價最低的是 (填字母序號).
(4)反應②的文字表達式為 .
(5)上述反應中,一定發(fā)生改變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元素種類 B.分子種類 C.原子種類
(6)E和B的組成元素相同,E能與水反應而B不能,請從微觀角度解釋其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進行如下探究:
點燃蠟燭,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蠟燭燃燒后的生成物有水、 .
他們發(fā)現(xiàn),蠟燭剛熄滅時,會冒出一縷白煙,白煙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設】
A、白煙是蠟燭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蠟燭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汽
C、白煙是蠟燭蒸汽凝結成的蠟燭固體小顆粒.
【實驗驗證】
(1)熄滅蠟燭,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填序號,下同),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2)熄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處,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3)熄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伸到白煙處(不接觸燭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為假設C,提供了證據(jù).因為 .
探究結論:通過以上的探究實驗,所能得到的結論是 實驗能(填“能”或者“不能”)排除假設A和假設B.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