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時,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

C.t2時,各100 g飽和溶液降溫至tl℃析出固體甲多于乙

D.t2時,75 g甲的飽和溶液中加100 g水得到20%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確;B、t1時,乙的溶解度為30 g則t1時,30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正確;C、因為甲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則t2時,各100 g飽和溶液降溫至tl℃析出固體甲多于乙,正確;D、t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則75 g甲的飽和溶液中甲的質量為25g,則加入100克水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25g/(75 g+100 g×100%=14.3%。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的用途,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A. 酒精可作燃料 B. 銅絲可做導線 C. 金鋼石制作刀具 D. 鋼材制鐵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生加熱氯酸鉀制氧氣時,錯將高錳酸鉀當成二氧化錳混入氯酸鉀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速率加快 B. 高錳酸鉀也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C. 生成的氧氣的質量不變 D. 生成氧氣的質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稀有氣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稀有氣體都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

B. 稀有氣體在空氣中所占的體積約為0.03%

C. 稀有氣體的性質很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

D. 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象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和硝酸鋇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向一定量pH=2的鹽酸中逐滴加水稀釋

C. 加熱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D. 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像的變化趨勢,能正確描述對應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地滴加水

B.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固體中不斷地滴加稀鹽酸

C.向等質量的鋅、鐵顆粒中分別滴加足量相同濃度的稀鹽酸

D.向t℃一定量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30 ℃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40 g

B. 50 ℃時,將40 g該物質加入100 g水中,攪拌后得到的是不飽和溶液

C. 溫度升高,溶液中該固體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增大

D. 20 ℃和30 ℃時的兩份該物質溶液,所含的溶質的質量可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發(fā)現(xiàn)一種胃藥,并對其中的成分氫氧化鎂性質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胃藥為什么嚼碎后服用?

【查閱資料】氫氧化鎂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實驗一:將一片完整的藥片放入試管中,加入10 mL 5%的稀鹽酸,記錄固體消失時間。

實驗二:將藥品進行________處理后放入試管中,加入10 mL 5%的稀鹽酸,記錄固體消失時間。

【現(xiàn)象與結論】

1實驗二比實驗一反應快。

2要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知識拓展】探究氫氧化鎂的受熱分解:

氫氧化鎂分解過程中溫度與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氫氧化鎂分解可生成兩種氧化物。400 ℃時剩余固體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將該剩余固體做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是否可行?________可行不可行)。

【知識應用】氫氧化鎂還是一種良好的阻燃劑,能防止火災。根據(jù)以上探究請寫出氫氧化鎂能做阻燃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選項

歸類

物質(或元素)

A

銀白色金屬

銀、鋁、銅

B

可燃性氣體

氫氣、氧氣、一氧化碳

C

受熱易分解的物質

水、銅綠、碳酸氫銨

D

與氧氣發(fā)生化合反應的物質

紅磷、硫磺、鎂帶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