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B.C.D.

分析 A、根據(jù)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
D、根據(jù)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斷.

解答 解:A、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給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frac{1}{3}$,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托盤天平稱取10.5克某固體藥品,稱取過程中發(fā)現(xiàn)指針向右偏,則應(yīng)該( 。
A.增加砝碼B.增加藥品C.減少砝碼D.減少藥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下列微粒符號中
(1)寫出“2”含義 
2Cu中的“2”表示銅原子的個數(shù)為2.
Fe2+中的“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H2S中的“2”表示每個硫化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Al2($\stackrel{-2}{S{O}_{4}}$)3 中化學式上方的“2”表示硫酸鋁中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
H2 中的“2”表示一個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2N 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個數(shù)為2    
5H2O 中的“2”表示每個水分子含有兩個氫原子
Ca2+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stackrel{-2}{O}$ 中的“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2 中的“2”表示一個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gòu)成的
(2)寫出下列符號的含義
O氧元素或者一個氧原子
Fe鐵或者鐵元素或者一個鐵原子
O2氧氣或者一個氧分子
CO2二氧化碳或者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用化學用語表示:
(1)3個硫原子3S;    (2)亞鐵離子Fe2+;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l2O3;
(4)氯化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stackrel{-3}{N}$H4Cl.(5)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負離子空氣凈化燈通電后,其炭纖維頭產(chǎn)生的負高壓作用于氧氣,將釋放出少量能消除室內(nèi)有害氣體、凈化空氣的臭氧(O3)等物質(zh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3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B.O3 和O2都由氧元素組成
C.O3 和O2的性質(zhì)完全相同D.O2 轉(zhuǎn)化為O3屬于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洪澇地區(qū)的災(zāi)民用下列幾個步驟將河水轉(zhuǎn)化為可飲用水,以下處理過程順序合理的是( 。
①化學沉降(用明礬) ②消毒殺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熱煮沸.
A.③②①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在“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探究中,小明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集氣瓶下端為開口(即沒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帶有燃燒匙的橡皮塞,瓶上帶有刻度線,把集氣瓶離水面的位置與橡皮塞之間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實驗時把點燃的紅磷立即插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回答下列問題:
(1)請描述出實驗中所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
(2)小明所測氧氣含量若小于集氣瓶內(nèi)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導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要求答出兩種)
(3)該實驗?zāi)艿玫降獨獾男再|(zhì)有哪些?(寫出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企業(yè)宣傳活動,通常采用大型遙控飛艇做廣告,為了安全,艇內(nèi)充入的氣體最好是( 。
A.氫氣B.二氧化碳C.氧氣D.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分類是學習化學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質(zhì)按純凈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氦氣、二氧化碳B.空氣、蒸餾水
C.冰水共存物、紅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