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某些常見氣體所使用的一些裝置和儀器。

 

①檢查A裝置的氣密性:把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________,如果觀察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A裝置不漏氣。

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選擇圖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儀器進行組合。

③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該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填標號),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反應后的從殘余物中提純KCl,進行以下操作:

操作X的名稱是_________,在實驗室中進行該操作時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_____,在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食品脫氧劑(以鐵粉為主的物質(zhì)組成)能通過化學反應除去密閉包裝袋中的氧氣,使食品處于無氧狀態(tài)。張山同學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下表是張山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有關數(shù)據(jù):

實驗所需的時間/min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19.7

19.7

19.7

①脫氧劑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粉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固體,

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量筒中的液面不斷下降,水被吸入廣口瓶中,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知,至少經(jīng)過__________分鐘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④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推算,廣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結(jié)果精確到0.1%)。

小虎同學的實驗用時45分鐘,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廣口瓶中收集到的水約為張山同學的1/3,請你幫小虎同學找出造成實驗失誤的可能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緊握試管外壁 氣泡冒出 CaCO3 + HCl→CaCl2 + H2O + CO2 CEF(多選漏選錯選均不得分) A KClO3 KCl + O2 過濾 漏斗 引流 Fe + O2 + H2O → Fe(OH)2 瓶中氧氣與鐵粉反應,使廣口瓶瓶內(nèi)壓強減小 30 20.2% 裝置漏氣(或脫氧劑量不足、脫氧劑失效)等合理答案 【解析】(1)①根據(jù)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解答;②根據(jù)碳酸鈣與稀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重慶市聯(lián)盟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階段(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 a、b 兩支試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鐵釘,再向 a 中倒入水,分別塞上橡皮塞,U 型玻璃管內(nèi)為紅墨水,再滴入幾滴植物油(開始時兩端液面等高),如下圖所示。放置一段時間后,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兩支試管中鐵釘均被銹蝕

B. 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C. U 型玻璃管兩端的液面變?yōu)樽蟾哂业?/p>

D. 隔絕水或隔絕氧氣都可以防止鐵釘生銹

A 【解析】A. 鐵生銹是鐵與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a試管中鐵釘被銹蝕,b試管中的鐵釘沒有銹蝕,錯誤;B. 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正確;C.a試管中的鐵釘生銹消耗了氧氣,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U型玻璃管兩端的液面變?yōu)樽蟾哂业,正確;D. 鐵生銹是鐵與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隔絕水或隔絕氧氣都可以防止鐵釘生銹,正確。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8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霧

B.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 【解析】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而不是白霧,錯誤;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正確;C、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產(chǎn)生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錯誤;D、鐵絲在空氣中只能燒至發(fā)紅,不能燃燒,不會產(chǎn)生火星,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qū)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鋁可以制成合金,用于制作窗框,卷簾門等。鋁的性質(zhì)與該用途無關的是

A. 不易生銹 B. 導電性好 C. 密度小 D. 延展性好

B 【解析】A、門窗常暴露與空氣中,需要防止銹蝕,需要不易生銹,錯誤;B、制作的這些產(chǎn)品不用考慮導電性,正確;C、卷簾門在操作時的質(zhì)量不能太重,所以密度不能太大,錯誤;D、卷簾門需要有良好的延展性,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qū)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鐵 B. 碳 C. 鋁 D. 氧

D 【解析】地殼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所以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元素。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六校聯(lián)盟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下列四種說法正確的是

A. 表示向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應過程中生成O2的質(zhì)量與時間關系

B. 表示向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應過程中溶液中水的質(zhì)量與時間關系

C. 表示一定量KMnO4加熱制取O2過程中,殘留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與時間的關系

D. 表示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過程中MnO2的質(zhì)量與時間的關系

B 【解析】A、起點:從圖上看,當反應時間為0的時候,縱坐標(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已有一定的量,而事實上當反應時間為0的時候,產(chǎn)生氧氣的質(zhì)量也是0,故單從起點看,錯誤;B、起點:當反就時間為0的時候,縱坐標(溶液中水的質(zhì)量)已有一定的量,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反應還沒開始的時候,過氧化氫溶液中就已有一定量的水存在,從起點看,滿足要求;拐點:所謂拐點是指線條突然發(fā)生變化的點。結(jié)合變化趨勢分析如下: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六校聯(lián)盟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所示的有關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錯誤;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錯誤;C、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燒杯底部,又因為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下方的蠟燭先滅,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錯誤;D、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樣傾倒,說明其密度較空氣的大,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正確。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蘇州市2017屆九年級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甲、乙、丙三種金屬,將甲、乙兩種金屬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乙沒有明顯現(xiàn)象;將甲、丙分別與相同的稀硫酸反應,甲比丙反應慢。由此推測這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為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C 【解析】試題分析:將甲、乙兩種金屬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說明甲的活動性大于銅;乙沒有明顯現(xiàn)象,乙的活動性小于銅;將甲、丙分別與相同的稀硫酸反應,甲比丙反應慢,說明甲的活動性小于丙。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2018屆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2017周末,小晉同學一家三口到風景秀麗的山區(qū)踏青,并準備自制燒烤。

(1)爸爸準備了豆腐干、瘦肉、魚、面包和牛奶,其中能提供較多糖類的是_____;為使營養(yǎng)均衡,媽媽又增加的食物是________(寫出一種)。

(2)小晉將取回的清澈泉水煮沸,發(fā)現(xiàn)有少量沉淀產(chǎn)生,該泉水屬于________水(填“軟”或“硬”)。

(3)離開時,為防止引發(fā)火災,請給出一種熄滅余火的簡易方法_________。

面包 西紅柿(寫一種蔬菜) 硬 用土蓋滅(合理即可) 【解析】(1)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有:水、無機鹽、維生素、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而本題食物提供了:豆腐干、瘦肉、魚、牛奶和面包,其中提供糖類的是面包,缺少的是維生素,維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需要補充蔬菜和水果,所以增加的食物是西紅柿;(2)小晉將取回的清澈泉水煮沸,發(fā)現(xiàn)有少量沉淀產(chǎn)生,該泉水屬于硬水;(3)山區(qū)踏青,最好的滅火方法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