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空氣中微量的臭氧()可抵抗陽光中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作空調和冰箱致冷劑的“氟里昂”是一種氯氟烴(以M代表其化學式),它可破壞臭氧層.此反應過程可表示為:①M+→MO+ ②MO+O→M+.氯氟烴在反應中的作用是

[  ]

A.氧化劑
B.還原劑
C.催化劑
D.穩(wěn)定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確操作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請?zhí)羁眨?br />(1)熄滅酒精燈火焰時應
用燈帽蓋滅
用燈帽蓋滅
;
(2)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應
與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與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3)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應
朝向有人方向
朝向有人方向

(4)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1%,小蘭同學用右圖裝置進行驗證,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
15
,請你幫她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兩點):
裝置漏氣
裝置漏氣
、
紅磷量不足,沒有把裝置內的氧氣消耗完
紅磷量不足,沒有把裝置內的氧氣消耗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測定氮氣的密度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氣,結果卻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不相等.(1)一種方法是通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余下氮氣的方法制得氮氣,然后測量它的密度為1.2572克/升.(2)另一種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氣通入裝有黑色氧化銅固體的玻璃管中進行加熱,測得生成的氮氣密度為1.2508克/升.開始瑞利認為可能是由于實驗操作不當引起了實驗誤差,但經(jīng)過多次實驗,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之間總有一個微小的差異.瑞利沒有放過這一微小差異,經(jīng)過兩年精確的實驗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國化學家拉姆塞終于找到造成這一微小差異的答案.(1)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由
必然
必然
(“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兩位科學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含有其他氣體,例如稀有氣體等
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含有其他氣體,例如稀有氣體等

(2)根據(jù)上述材料,最能體現(xiàn)了兩位科學家具有
C
C
的精神.
A.淡泊名利,獻身科學                    B.敢于犧牲,百折不撓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書育人,誨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013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空氣中微量的臭氧()可抵抗陽光中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作空調和冰箱致冷劑的“氟里昂”是一種氯氟烴(以M代表其化學式),它可破壞臭氧層.此反應過程可表示為:①M+→MO+ ②MO+O→M+.氯氟烴在反應中的作用是

[  ]

A.氧化劑
B.還原劑
C.催化劑
D.穩(wěn)定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任何氣體物質在溫度和體積不變的條件下,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壓強增大,反之壓強減小。

在密閉的錐形瓶中(如圖所示),將足量的某物質X放在燃燒匙上,通過特殊方法引燃,燃燒結束后(假設O2耗盡),恢復到原溫度。分析判斷可引起錐形瓶內壓強增大的X物質及分析正確的是         (   )

①單質硫  ②紅磷  ③木炭  ④金屬鎂

A、X是單質硫,燃燒后生成了SO2氣體,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而引起壓強增大

B.X為木炭,木炭燃燒生成CO2,氣體分子數(shù)不會增加,但當氧氣減少時,則燃燒生成CO,這時消耗1分子O2,則生成2分子CO,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而引起壓強增大

C.X為木炭, 因在密閉的空間中燃燒, 只能生成CO,使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而引起壓強增大

D.X是金屬鎂或紅磷,雖燃燒后的產(chǎn)物為固體,但燃燒產(chǎn)生熱,也會引起氣體壓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