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點46分,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和核泄漏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請回答下列問題:

(1)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和火山是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
(2)中國國際救援隊15名隊員參與了災區(qū)的救援任務.在救援過程中,隊員們使用了“高壓起重氣墊”,它由高壓氣瓶、氣管、閥門與氣墊連接而成,如圖甲所示.起重時,將氣墊塞入重物與地面的間隙之間,如圖乙所示.由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氣墊在短時間內把重物舉起一定高度,氣墊內氣體溫度將降低,(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內能將減少(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地震引發(fā)海嘯導致災區(qū)農田土壤中的堿性成分較高,農作物很難吸收生長所需的水及無機鹽,致使產量驟減,農作物很難吸收水的原因是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根不能吸水.
(4)地震和海嘯造成日本福島核電站1號和3號機組相繼發(fā)生爆炸,含有碘-131、銫-137的放射性物質泄漏擴散.據調查,爆炸是由于水泵斷電引起冷卻水停止流動,核反應堆的主防護罩內溫度不斷升高,產生高溫水蒸氣,與包裹核燃料棒的金屬鋯(Zr)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鋯(ZrO2),并釋放氫氣;氫氣再與罩內的氧氣混合后,在高溫下發(fā)生爆炸.試寫出金屬鋯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r+2H2O$\frac{\underline{\;高溫\;}}{\;}$ZrO2+2H2.我們日常食用的碘鹽中含有碘-127,它與碘-131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碘原子中的中子數不同.

分析 (1)根據地殼的運動形式來分析;
(2)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時,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變;
(3)根據吸水的原理來分析;
(4)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

解答 解:(1)地震和火山是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故填:火山;
(2)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時,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故答案為:降低;減少;
(3)災區(qū)農田土壤中的堿性成分較高,導致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根不能吸水;故填: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根不能吸水;
(4)水在高溫下與金屬鋯(Zr)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鋯(ZrO2)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r+2H2O$\frac{\underline{\;高溫\;}}{\;}$ZrO2+2H2;
碘-127與碘-131同屬于碘元素,質子數相同,可見其中子數不同.
故填:Zr+2H2O$\frac{\underline{\;高溫\;}}{\;}$ZrO2+2H2;中子數.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qū)九年級“二診”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下圖有關信息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鎂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1

B.鎂離子(Mg2+)核內有12個質子

C.鎂離子與硫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

D.在化學反應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凈水,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異味.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3)電解水實驗中,電源正、負極相連的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質量比是8: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從“①活性炭、②石墨、③鹽酸、④氧氣、⑤甲烷”中選擇合適的物質填空:(填序號)
(1)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是③,
(2)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①,
(3)可用于醫(yī)療急救的是④,
(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⑤,
(5)可用來做電極的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CuSO4、NaOH、KNO3、NaClB.K2CO3、NaOH、稀HCl、BaCl2
C.FeCl3、KOH、稀HCl、稀H2SO4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關于氣體的收集方法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因為CO2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用排水法可以直接收集到純凈且干燥的氫氣
C.因為常溫時NO和O2反應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NO
D.因為CO有毒,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在一次實驗中,小科不小心把氯化鐵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試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氯化鐵溶液中含有三種粒子(H2O、Cl-、Fe3+),小明想知道氯化鐵溶液中的哪種粒子能使雙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請你和小科一起通過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完成這次探究活動,并填寫空白.
(1)你認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種粒子,理由是水分子;雙氧水是水溶液,總是含水,所以水不是催化劑.
(2)要證明另外兩種粒子能否加快雙氧水分解的速率,還需要進行實驗②和③,在實驗②中加入稀鹽酸后,無明顯變化,證明Cl-或氯離子不起催化作用,在實驗③中加入氯化鐵溶液后,會觀察到大量的氣泡,證明起催化作用的是另一種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科學證明:原始生命起源時的原始地球與現代地球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B.原始地球的地殼已經完全形成,火山停止活動
C.原始地球沒有化學物質
D.原始地球熾熱高溫,一切物體都是以液體或氣體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有關水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濕衣服晾干是因為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去了
B.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時水分子間間隔變大
D.水結冰后體積變大是水分子的體積增大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