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息縣三模)酸,堿,鹽是有廣泛用途的重要化學物質.試完成下列人關探究.
(1)實驗室里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濃鹽酸,它的質量分數(shù)與放置天數(shù)的關系如圖A所示.假設水不蒸發(fā),分析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化的原因.

(2)觀察圖B中的裝置,向事先收集滿CO2氣體的錐形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塞緊瓶塞振蕩,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氣球膨脹
氣球膨脹

(3)饅頭、面包等發(fā)面食品松軟可口,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面團中有許多小孔.根據(jù)發(fā)酵粉(含碳酸氫鈉和有機酸等)可與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發(fā)面食品的事實,說明碳酸氫鈉在其中的作用.
(4)在常溫下將HCl、NaCl、NaOH、Ca(OH)2、Na2CO3等幾種溶液兩兩混合.
①當HCl與NaOH或Ca(OH)2溶液后,雖然發(fā)生了反應,但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它們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②若混合后溶液的質量減少,試寫出所有可能的組合.
③將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若產(chǎn)生氣體質量與加入稀硫酸的質量有如圖C所示關系,求a的數(shù)值.
分析:(1)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2)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3)碳酸氫鈉和顯酸性物質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4)顯堿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顯中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
通過計算可以確定a的數(shù)值.
解答:解:(1)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化的原因是: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HCl氣體揮發(fā),導致溶質減少,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少;
(2)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可觀察到氣球膨脹起來;
故填:氣球膨脹;
(3)碳酸氫鈉在其中的作用是:碳酸氫鈉與有機酸反應,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留下氣孔,使面食松軟可口;
(4)①實驗方案為:
向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然后再向其中加入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由紅色逐漸變?yōu)闊o色,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②Na2CO3和HCl混合時,碳酸鈉和鹽酸反應能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從溶液中逸出,溶液質量減小;  
Na2CO3和Ca(OH)2混合時,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碳酸鈣從溶液中析出,溶液質量減小;
③解:H2SO4+Na2CO3═Na2SO4+H2O+CO2↑,
      98                      44
  20g×19.6%                   a    
98/44=(20g×19.6%)/a,
a=1.76g,
答:a的數(shù)值是1.76g.
點評:化學實驗現(xiàn)象是化學實驗最突出、最鮮明的部分,也是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依據(jù),掌握物質的性質和相互之間的反應關系,并有助于提高觀察、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息縣三模)產(chǎn)生下列現(xiàn)象,只和空氣中的水蒸氣有關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息縣三模)現(xiàn)有硫酸、硝酸鋇、氫氧化鈉、碳酸鉀四種物質的溶液,請寫出它們兩兩反應且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1)中和反應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有沉淀生成的反應
H2SO4+Ba(NO32=BaSO4↓+2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3)有氣體生成的反應
K2CO3+H2SO4=K2SO4+H2O+CO2
K2CO3+H2SO4=K2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息縣三模)下列變化過程一定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息縣三模)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密切相關,研究金屬的性質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屬.
(1)鋁的活動性比鐵強,但是鋁在空氣中卻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蝕性,原因是什么?
(2)為探究鋁、鐵、銅的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①鋁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銅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鋁片浸入硫酸亞鐵溶液中. 這組實驗還不能完全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請補充一個實驗來達到目的(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息縣三模)今年4月份,同學們參加了中考實驗技能考查,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規(guī)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