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實驗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點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銅粉
 C 鑒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鹽酸
 D 鑒別硬水和軟水 加入肥皂水
A.AB.BC.CD.D

分析 A、根據(j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勻混合的,不能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進行分析;
B、根據(jù)銅不會與硫酸亞鐵反應進行分析;
C、根據(jù)稀鹽酸會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反應進行分析;
D、根據(jù)肥皂水在硬水和軟水中的不同現(xiàn)象進行分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勻混合的,不能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故A錯誤;
B、銅不會與硫酸亞鐵反應,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不能加入銅粉,故B錯誤;
C、稀鹽酸會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反應,除去雜質的同時,也除去了主要物質,故C錯誤;
D、取樣品,加入肥皂水,振蕩,產(chǎn)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產(chǎn)生泡沫較少的是硬水,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被鑒別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shù)脑噭┖头椒,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即可鑒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墨可用作絕緣體B.工業(yè)用鹽可用于腌制肉食品
C.飲用葡萄糖水可治療低血糖D.霉變的花生可以用來榨油供人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能夠燃燒B.氧氣易溶于水
C.大多數(shù)金屬能與氧氣反應D.食物腐敗不需要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金屬中,不能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的是(  )
A.ZnB.AlC.Ag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鎳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shù)是28B.屬于金屬元素
C.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是28D.相對原子質量為58.6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洗衣凝珠”是由一層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滌產(chǎn)品,該產(chǎn)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PVA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填“合金”或“有機合成材料”)
(2)醋酸(CH3COOH)是合成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0%,其計算式為$\frac{12×2}{12×2+1×4+16×2}×$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去除粗鹽中的泥沙
(1)實驗的主要步驟依次是溶解、過濾、蒸發(fā).
(2)制作過濾器的過程如圖所示,其正確操作順序為③①②(填序號)
(3)舉出一個生活中應用過濾原理的實例茶葉杯中的紗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實驗不能成功的是(  )
A.加熱石灰混合研磨,區(qū)分硝酸銨和氯化鉀兩種化肥
B.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羊毛和合成纖維
C.用二氧化碳區(qū)分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D.用稀鹽酸驗證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提出問題】
下水道內(nèi)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下水道內(nèi)有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酵產(chǎn)生了氣體,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
【提出猜想】
某興趣小組同學對下水道內(nèi)氣體含有上述氣體中最少2種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
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CO、CO2、CH4
【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并進行探究.

【問題討論】
(1)裝置A出現(xiàn)渾濁,證明猜想Ⅱ不成立.
(2)小明通過裝置C處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珠的現(xiàn)象,證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對此提出了疑義,小芳認為要在裝置B和C位置,再增加一個如圖中D(填序號)裝置,才能證明猜想Ⅲ不成立.
(3)為了進一步確認氣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將裝置C處氣體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依次通過裝置D、E,經(jīng)實驗測定裝置D增重1.8g,裝置E增重2.2g,因此證明猜想Ⅰ成立.
(4)小明認為要證明下水道內(nèi)氣體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裝置B,小芳認為需要使用裝置B,你認為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