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水結成冰,冰融化成水 B.雞蛋變臭,人體呼吸
C.酒精揮發(fā),酒精燃燒 D.鐵生銹,電燈通電發(fā)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我們應充分學好、用好它們。按要求從氫氣、硫酸、氧化鈣、氫氧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鎂中選擇合適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寫在下列橫線上:
①一種可以燃燒的氣體______;
②一種難溶于水的堿______;
③一種常見的食品干燥劑______;
④一種不易揮發(fā)的酸______;
⑤一種可作化肥的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茂名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下列有關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B. 軟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來區(qū)分
C. 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來澆花、拖地或沖廁所
D. 水通電分解時正極產生的氫氣與負極生的氧氣體積比約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氧氣物理性質說法錯誤的是
A. 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
B. 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C. 通常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
D. 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該氣體一定是( )
A. 氮氣 B. 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C. 氧氣 D. 難溶于水,比空氣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請你用化學符號對下列微;蛭镔|進行表示:
(1)2 個氧分子_____;氯離子_____;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_;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
(3)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 價_____;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涼開水不適合養(yǎng)金魚,是因為涼開水中不含氧元素
B. 氧氣具有助燃性,用來做燃料
C. 物質跟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
D. 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簡答題
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和天然氣等。燃煤會影響環(huán)境,下列環(huán)境問題與燃煤有直接關系的是___(填字母序號,下同);
A 酸雨 B 溫室效應 C 可吸入顆粒物增加
(2)北方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霧霾天氣,據(jù)檢測首要污染物為PM2.5,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以及減少PM2.5的措施錯誤的是___。
A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超過2.5μm的顆粒物 B 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 C 冬季取暖用天然氣替代燃煤
(3)目前,我國面臨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圖1是我國目前與十二五計劃能源結構變化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重要調整是___;
(4)解決環(huán)境問題需要科技進步,如CO2含量不斷升高,使全球氣候問題日趨嚴重,科學家認為,人類不僅要努力減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將CO2轉化為有用物質。如圖2是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并將CO2儲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已知反應室內有Ca(OH)2,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下列有關該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___;
A 該過程可實現(xiàn)CO2零排放
B 該過程有2種物質可以循環(huán)利用
C 分離室中分離物質的操作是過濾
D 該過程至少發(fā)生了4個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蒙陰縣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一輪驗收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屬大
B. 合金屬于金屬單質
C. 多數(shù)合金的熔點高于組成它的成分金屬
D. 合金中至少有兩種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