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9.下列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氧氣+氫氣B.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C.鋁+氧氣氧化鋁D.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分析 分解反應:一種物質(zhì)反應后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其特點可總結為“一變多”;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反應后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多變一”;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水氧氣+氫氣,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B、鐵+氧氣四氧化三鐵,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
C、鋁+氧氣氧化鋁,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
D、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兩種,不符合“一變多”、“多變一”的特征,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解反應的特征(“一變多”)、化合反應的特征(“多變一”)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的名稱:a試管,b長頸漏斗,c集氣瓶.
(2)小明同學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制取氧氣,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2H2O2MnO2_H2O+O2↑,基本的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B,收集裝置C或E或F,此時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當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發(fā)現(xiàn)水槽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試管口未放棉花,試管口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試管炸裂,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
(4)若檢驗集氣瓶中是否已集滿氧氣,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5)若使用F裝置收集氧氣,空氣應由f口出去;如將裝置內(nèi)充滿水,氧氣由f口進入.
(6)通常情況下,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實驗室制取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A,收集氨氣,應采用的裝置為D,制取氨氣時,為防止多余的氨氣逸散到空氣中,可用水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A.水+二氧化碳→碳酸B.酒精+氧氣二氧化碳+水
C.氫氣+氧氣D.氯化氫+氨氣→氯化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質(zhì)量相等、濃度相同的兩份過氧化氫溶液,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另一份微熱,當沒有氣泡產(chǎn)生時,停止加熱.下列圖象正確的是(a線是過氧化氫的曲線,b線是混有二氧化錳的曲線)(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生活現(xiàn)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衣服晾干B.雪糕融化C.水沸騰D.牛奶變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鐵+氧氣四氧化三鐵B.碳酸鈣氧化鈣+二氧化碳
C.鋅+鹽酸→氯化鐵+氫氣D.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碳酸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閉合電源開關后利用電阻絲放熱引燃白磷.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傾斜U型管,若管內(nèi)液體始終水平,則裝置氣密性良好
B.白磷燃燒時,可觀察到右側管內(nèi)液面降低
C.裝置未冷卻時,左側管內(nèi)液面始終低于1刻度處
D.若電阻絲本身消耗氧氣生成某種固體,則實驗結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給試管加熱時,不可觸及燈芯,其原因是( �。�
A.易使酒精燈熄滅B.易使試管底部熔化
C.易使酒精燃燒不充分D.易使試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屆九年級5月中考押題卷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學習酸堿鹽知識后,同學們知道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能發(fā)生反應,可觀察到溶液變渾濁。甲組同學進行右圖所示的實驗,卻未觀察到預期現(xiàn)象。

【提出問題】未觀察到渾濁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設】

①與氫氧化鈣溶液的濃度有關。若使用更大濃度的氫氧化鈣溶液,會迅速產(chǎn)生渾濁。

②與碳酸鈉溶液的濃度有關。若使用更大濃度的碳酸鈉溶液,會迅速產(chǎn)生渾濁。經(jīng)討論,同學們認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進行實驗】乙組同學針對猜想②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試管,向其中分別加入

碳酸鈉溶液濃度/%

是否渾濁

10

不渾濁

5

不渾濁

1

渾濁

0.5

渾濁

【解釋與結論】

(1)補全上述實驗操作:取4支試管,向其中分別加入 。

(2)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混合出現(xiàn)渾濁的化學方程式是

(3)乙組實驗證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鈉溶液濃度在0.5~10%的范圍內(nèi),能否出現(xiàn)渾濁與碳酸鈉溶液的濃度有關,其關系是

【實驗反思】

(1)丙組同學對乙組所做實驗中未出現(xiàn)渾濁的原因進行探究。設計了多組實驗,其中部分同學的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

丙組同學的實驗目的是 。

(2)依據(jù)乙、丙兩組的實驗探究,丁組同學仍使用甲組的儀器和藥品對甲組實驗進行了改進,當?shù)稳霂椎文橙芤汉螅芤貉杆僮儨啙�。其實驗操作�?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