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如圖所示是幾種常見物質的轉化關系,指示方向的物質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機物,甲、乙是單質.已知:A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A和C的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體,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部分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B的化學式可能為CuO;寫出A的一條用途滅火等,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分析 根據A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C是一種與A組成元素相同的物質,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是碳酸鈣;B、甲是黑色固體,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是碳和氧化銅的反應;乙是一氧化碳,可以點燃產生二氧化碳,D是有機物,可以和氧氣點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乙是氧氣,E-碳酸鈣可以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據此分析完成相關的問題.

解答 解:A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C是一種與A組成元素相同的物質,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是碳酸鈣;B、甲是黑色固體,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是碳和氧化銅的反應;乙是一氧化碳,可以點燃產生二氧化碳,D是有機物,可以和氧氣點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乙是氧氣,E-碳酸鈣可以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因此B可能是碳和氧化銅中的一種,A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因此可以滅火等;B與C能反應,因此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故答案為:CuO;滅火等;CO+CuO$\frac{\underline{\;\;△\;\;}}{\;}$Cu+CO2

點評 此題為框圖式物質推斷題,完成此類題目,關鍵是找準解題突破口,直接得出結論,然后利用順向或逆向或兩邊向中間推,逐一導出其他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將燃著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鎂條繼續(xù)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C.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該反應的實驗現象是生成MgO和C
C.鎂條著火不能用CO2撲滅D.燃燒并不一定需要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為測定某氮肥中硫酸銨的純度(及質量分數)是否與如圖標簽相符,小林取15g該氮肥樣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烘干,測得沉淀質量為23.3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參加反應].計算:
(1)該氮肥中硫酸銨的純度是否與標簽相符.
(2)小林家麥地土壤需補充鉀元素19.5kg,氮元素21.4kg.則小林需購買硝酸鉀(KNO3)、96%硫酸銨各多少千克?(計算結果精確到0.1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近年來,環(huán)境問題備受關注,化學學科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重大責任.
(1)膜分離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分離技術,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離膜,
CO2通過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圖所示),轉化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屬于氧化物物(填物質類別).
②NH4HCO3固體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48.
(2)近年來有科學家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鈉)處理含二氧化硫的廢氣,該方法的流程圖如下:
上圖從海水最終得到NaCl(產品)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此流程中共發(fā)生4個化學反應,寫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H2+Cl2$\frac{\underline{\;點燃\;}}{\;}$2HCl.以上方案的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往一定量的酸(或堿)溶液中逐滴加入某堿(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時,溶液的pH隨滴加的某溶液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請回答:

(1)有同學根據圖2中的曲線判斷實驗中采用了A和B中的哪一個裝置的操作?該同學判斷的依據是隨著試劑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漸減小到7.
(2)在以上實驗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劑,能夠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實驗現象是溶液由紅色剛好退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①2H;②2NH3;③SO2;④Mg2+;⑤2MnO4-;⑥H2O.其中正確的是( 。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④⑤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我們在初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如圖所示實驗都涉及到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請結合具體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Ⅰ中,由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得出燃燒需要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實驗完畢,將燒杯中的熱水慢慢倒出,當白磷剛露出水面便劇烈燃燒起來,原因是與氧氣接觸.
(2)實驗 II是“探究鐵的銹蝕條件”中的一組對比實驗,根據①中鐵釘先生銹的現象,得出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水和氧氣相接觸;為有效控制變量,①②中的水都要使用煮沸后冷卻的水.
(3)Ⅲ是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一組實驗,①是把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是起到對照作用,②是把噴水后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現象是紫色的小花變成紅色,結論是CO2+H2O=H2C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木柴燃燒時,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熱量散失B.使木柴著火點降低
C.使木柴與氧氣充分接觸D.使木柴變成易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測得人尿中含氮0.93%,假如這些氮都以尿素[CO(NH22]形式存在,則人尿中含尿素( 。
A.0.2%B.1%C.2%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