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列裝置或操作進行實驗,不能達到相應目的是

A. 收集H2 B. O2驗滿

C. 配制7.4%Ca(OH)2溶液 D. 檢驗CO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 酸和堿測試 題型:單選題

當打開盛濃鹽酸試劑的瓶塞時,在瓶口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產(chǎn)生白煙 B.產(chǎn)生白色煙霧

C.產(chǎn)生白霧 D.產(chǎn)生氯化氫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下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為了測定生鐵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60g稀鹽酸分3次加入到盛有4g該樣品的燒杯中(樣品中只有鐵已稀鹽酸反應),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第1次和第2次產(chǎn)生的氫氣質(zhì)量不相等 B. 第2次和第3次剩余固體中均有鐵

C. 第3次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FeCl3 D. 生鐵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9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離不開水和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下圖所示,三個實驗分別用到水。

請回答:

①實驗A中熱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和_________。

②實驗B能說明CO2可溶于水,同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

③實驗C,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____(填“左邊”或“右邊”)液面升高。(2)如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不含結(jié)晶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t1℃時,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②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時,甲、乙的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C.常溫下,乙易溶于水 D.從t2℃降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體析出

③某同學設計的鑒別甲、乙固體的方案如下:t2℃時,取4.0g甲和4.0g乙分別放入兩只小燒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為1g/mL),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觀察現(xiàn)象。你認為此方案______﹙“是”還是“否”﹚可行?并說明由_________。

④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純甲,實驗步驟:加水溶解,蒸發(fā)濃縮,_________,然后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早期治療瘧疾的原料是奎寧堿(化學式為C20H24N2O2),現(xiàn)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奎寧堿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4g

B. 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15︰22︰5

C. 青蒿素由15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gòu)成

D. 奎寧堿和青蒿素分別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取少量以下調(diào)味品各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食鹽 B. 蔗糖 C. 白醋 D. 芝麻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qū)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考試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酸的五條化學性質(zhì)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符合性質(zhì)③的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圖中的X代表一類物質(zhì),則X為______(填物質(zhì)類別),請寫出符合性質(zhì)④的一個有硫酸參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3)酸溶液有相似化學性質(zhì)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離子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qū)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考試 題型:單選題

患有骨質(zhì)疏松的病人,主要原因是體內(nèi)缺少

A. 鐵元素 B. 鋅元素 C. 鈣元素 D. 銅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二硫化碳(CS2)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S2+3O2 CO2+2X,據(jù)此推斷X的化學式為

A. SO2 B. SO3 C. S2O6 D.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