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學習化學知識后,觀察物質世界就要從化學視角看。下列對打火機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看法不正確的是

A.從組成上看:丁烷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從結構上看:一個丁烷分子由4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構成

C.從變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燒只生成水

D.從性質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

A、由化學式可知丁烷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故A說法正確;B、元素右下角數(shù)字就是該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所以一個丁烷分子由4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構成,故B說法正確;C、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丁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說法錯誤;D、打火機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所以丁烷具有可燃性,故D說法正確,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建立宏觀-微觀-符號之間的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請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微粒。

12個鐵離子_____;

2)保持氖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_____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_____;

4)硫酸銅中的陰離子_____

5)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分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現(xiàn)有①氮氣②甲烷③石墨④硝酸鉀⑤金剛石⑥碳酸氫鈉

請按要求用序號填空:

(1)屬于復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作干電池中電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用于烘焙蛋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充入燈泡中可延長其使用壽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中,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A.除去氯化鎂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銅: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B.驗證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將氣體通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

C.制備氫氧化鈉溶液:將碳酸鈉溶液與適量的飽和石灰水混合,充分反應后過濾

D.鑒別硫酸鉀、硫酸鋇、碳酸鈣三種白色固體:取樣,加入足量的水觀察固體是否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從CH、O、N、K、Ca六種元素中選擇適當?shù)脑,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并將其化學式填在橫線上。

(1)在農業(yè)上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種堿____________;

(2)可用作建筑材料的鹽___________

(3)農田施用的復合肥____________。

(4)可用作消毒劑俗稱雙氧水的氧化物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下列情況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①濾液中有硫酸亞鐵、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銅

②濾液中有硫酸亞鐵、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鐵

③濾液中只有硫酸亞鐵,濾出的固體為鐵、銅

④濾液中只有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鐵、銅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按要求寫出下列符號或寫出符號表示的意義,

①核電荷數(shù)為6的元素_____;

1個鐵原子_____

Cl表示_____、_____;

2N表示_____。

2)請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xiàn)象。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

②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可燃冰”[CH4﹒(H2On]是一種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凍土的獨特能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冰給我們提供了水可以變油的證據(jù)

B.[CH4﹒(H2On] 于氧化物

C.可燃冰是燃燒值低,沒有污染的新能源

D.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殘渣或廢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用化學用語填空。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

2)三個銨根離子_______________。

3)氯化鈉溶液中所含微粒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