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櫻幫助媽媽做家務,感到化學知識就在身邊.
(1)打開冰箱聞到一股異味,她建議放一包活性炭,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廚房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優(yōu)點是熱值高或污染少(答一點即可),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3)午餐中的主食為米飯、饅頭,其中富含的營養(yǎng)素為糖類;
(4)她用干布擦去鐵鍋表面的水珠,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鐵鍋生銹(或保持鐵鍋表面潔凈、干燥).

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
(2)根據(jù)天然氣燃燒的產物、熱值來分析;
(3)根據(jù)食物中富含的營養(yǎng)素來分析;
(4)鐵與水、氧氣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解答 解:(1)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異味,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性;
(2)天然氣的熱值比較高,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少,故填:熱值高或污染少;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3)米飯和饅頭中富含糖類;故填:糖類;
(4)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反應,要防止鐵生銹要隔絕氧氣和水,用干布抹去鐵鍋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鐵與水接觸,以防止鐵鍋生銹.
故填:防止鐵鍋生銹(或保持鐵鍋表面潔凈、干燥)

點評 與生產、生活相關的知識是中考考查的熱點之一,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化學之最”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B.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分子
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氫氣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若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270g,則需要氫氣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中國鐵鍋是有推廣價值的一種烹飪工具.因為使用鐵鍋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 。
A.貧血B.甲狀腺腫大C.齲齒D.佝僂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生活中的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紙張燃燒B.牛奶變酸C.燃放鞭炮D.蠟燭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用下列實驗操作可分別完成“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和“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兩個實驗.

(1)操作E中得到的濾液仍渾濁,其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儀器不干凈)(答出一點即可);
(2)若圖B所用的燒杯內壁沾有水,導致配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會偏。ㄌ睢捌蟆、“偏小”或“不變”);
(3)圖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4)圖C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你改正: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所選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
A.Fe(Cu)--在空氣中燃燒B.Na2CO3(NaCl)--滴入稀硫酸
C.CO2(CO)--將混合氣點燃D.CaO(CaCO3)--高溫煅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2015年4月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飛往環(huán)游世界的第6站--南京.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飛行所需能量完全由1.7萬塊高效能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飛機翼展達到72米,超過體積最大的商用客機,但由極輕的碳纖維制成的機翼重量只有約2300公斤,與一輛家用汽車相當.陽光動力2號讓人們看到清潔能源的無限可能.
(1)制造飛機的機翼是用極輕的碳纖維,碳纖維材料分類上屬于復合材料.
(2)太陽能電池板供能過程主要是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3)太陽能作為新能源,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清潔、無污染.下列有關太陽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BD.
A.目前人類所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來自太陽能
B.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太陽能最成功的范例
C.太陽能的熱利用是太陽能利用技術最成熟的
D.太陽能可以通過光--電轉換直接轉換成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丙烷(C3H8)通常用來作為打火機的燃料,下列有關丙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分類上看:屬于有機化合物
B.從構成上看:由3個碳原子和8個氫原子構成
C.從組成上看: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D.從變化上看:完全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