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習時要善于梳理歸納化學知識.以下歸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性質(zhì)與用途 B、現(xiàn)象與解釋
(1)CO具有還原性﹣﹣可用來冶煉金屬
鎢的熔點高﹣﹣可作燈泡的燈絲 (1)酚酞滴加到某溶液中變紅﹣﹣該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C、化學與生活 D、資源與環(huán)境
(1)鋁是人體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
基本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zhì)、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 (1)我國(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基本監(jiān)控項目中增設(shè)了PM2.5濃度極限
我國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應大量開采出口創(chuàng)匯
A. A B. B C. C D. D
考點: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zhì)分析和解決問題;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yǎng)素.
專題: 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用途;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物質(zhì)的微觀構(gòu)成與物質(zhì)的宏觀組成;化學與生活.
分析: A、據(jù)一氧化碳的還原性和鎢的熔點分析物質(zhì)的用途;
B、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是堿性溶液,但不一定是堿溶液;
C、人體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鈣元素;
D、我國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開采,因為稀土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所以可用來冶煉金屬;鎢的熔點高﹣﹣故可作燈泡的燈絲,正確;
B、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是堿性溶液,但不一定是堿溶液,如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但碳酸鈉屬于鹽;故不可選;
C、人體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鈣元素,而非鋁元素,故不可選;
D、我國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開采,讓其發(fā)揮更大效益,因為稀土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錯誤,不可選;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的知識較為綜合,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才能結(jié)合題意靈活分析解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三種物質(zhì)在密閉容器這個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該反應中CaO中起催化作用 | B. | 該反應中CO2是生成物 |
| C. | 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 D. |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熱煉制得到的產(chǎn)品中,常用作汽車燃料的是(一種即可) .
煤燃燒時排放出 、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
(3)天燃氣的主要成分是 ,它燃燒時將化學能主要轉(zhuǎn)化為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氣的成分之一,其化學性質(zhì)與一氧化碳相似,下列關(guān)于三氧化二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有毒 B. 可以燃燒
C. 密度比空氣的小 D. 能還原氧化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CO2能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jié)合導致中毒
B. 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 用聞氣味的方法能夠區(qū)別CO2和CO
D. CO可以在O2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會用化學眼光看物質(zhì)世界,是學習化學知識后應有的素質(zhì).結(jié)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它能夠燃燒,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藍色.
(1)從化學物質(zhì)類別看,CO屬于 (填“單質(zhì)”或“化合物”).
從能量變化角度看,“放出大量的熱”是 能轉(zhuǎn)化為 熱能 的過程.
(3)從應用化學用語角度,“CO燃燒”可表示為 .
(4)從微觀變化角度,“CO燃燒”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如圖所示,請把下圖“反應”中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達不到實驗目的是()
圖1 圖2 圖3 圖4
A、用圖1所示裝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氣體
B、用圖2所示的裝置加熱蒸發(fā)NaCl飽和溶液制備NaCl晶體
C、用圖3所示裝置制取少量CO2氣體
D、在實驗室中,用圖4所示裝置除去少量黃河水中的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