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則縱坐標y表示的是( �。�

A. 生成氧氣的質量

B. 固體中錳元素的質量

C. 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

D. 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案】C

【解析】

根據高猛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固體中的氧元素質量逐漸減小,然后不變;生成的氧氣質量逐漸增加,然后不變;二氧化錳是生成物,質量逐漸增加;固體總質量逐漸減小,鉀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加,然后不變。

A、生成氧氣的質量從零開始,不斷增加,然后不變,不符合題意;

B、固體總質量逐漸減小,錳元素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不斷減小,所以從開始反應其質量分數就不斷增大,反應停止后不變,符合題意;

D、反應后生成的氧氣跑掉,故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從開始反應就不斷減少,反應停止后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驗證銅、鐵、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甲同學與乙同學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實驗方案,都能達到實驗目的。實驗室可供選擇的試劑有:鋅片、鐵片、銅片、硫酸鋅溶液(無色)、硫酸亞鐵溶液(淺綠色)、硫酸銅溶液(藍色),實驗方案如表:

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實驗操作

一種金屬放入兩種溶液中

兩種金屬同時放入一種溶液中

(1)方案一選擇的金屬_____;

(2)方案二中,當金屬足量時,最終燒杯中液體呈_____色;

(3)其他同學設計了以下不同實驗方案,其中同樣可以達到實驗目的有_____(填字母)

A.取一定量硫酸鋅溶液,分別加入鐵片與銅片

B.取一定量硫酸銅溶液,加入足量鐵片充分反應后取出鐵片,再加入鋅片

C.取一定量硫酸亞鐵溶液,加入鋅片,一段時間后把鋅片表面新得物質加入一定量硫酸銅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為一種單質,B為產生溫室效應的一種氣體,C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D為一種常見的建筑材料。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1)B、D的化學式:B_____ D_____

(2)寫出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CB:_____ EB: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①的名稱:______。

(2) 制取一瓶氧氣,可從A、B、C、D中選擇的裝置是______,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3)利用B裝置與F裝置的______(填“a”或“b”)端連接可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裝入藥品前可用注射器E檢查裝置B的氣密性,步驟如下:

①向錐形瓶中加水至沒過長頸漏斗下端,目的是_______。

②將注射器E連接到裝置B的導管口處。

③緩慢拉動注射器E的活塞,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有氣泡冒出;緩慢推動注射器E的活塞后,觀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裝置B的氣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M常為骨質疏松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

1)該原子有 _____個電子層,X的值是______M元素屬于______ (填金屬非金屬)元素;

2)下列微粒示意圖中屬于離子的是________(填序號,下同),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M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下列 ________ 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3M元素形成的離子的符號是 ___________

4B元素與M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實驗:

1)圖甲中,在濾紙條上每隔一定距離滴酚酞試劑,向試管口棉花上滴濃氨水。過一會,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由此說明_________

2)已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圖乙實驗中能夠推斷水的化學式為“H2O”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3)圖丙中,通電前,紅磷不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實驗結束時,松開彈簧夾,能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4)圖丁實驗中,設計兩個集氣瓶的目的是_________,該實驗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合下列實驗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字母儀器名稱:a_______。

(2)若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發(fā)生裝置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若用 B 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

(3)若要制取氫氣,在 B 中裝有鋅粒,那么長頸漏斗中應加入_______ (填寫試劑名稱),如果用 E 置收集該氣體,氣體從_______ (填“b 或“c”)進入。

(4)實驗室如用塊狀固體和液體無需加熱制取難溶性氣體,將 B 裝置改進為 C 裝置 (多孔隔板用來 放塊狀固體),其優(yōu)點是_______。

(5)某同學從圖中選用適當裝置成功的制備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為了進一步驗證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該同學將氣體通入D裝置中,則該裝置中所加入的試劑應為_______ (填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6)把甲、乙、丙三種氣體的試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下圖所示的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填字母代號 )

A. 丙氣體一定是 H2 B.乙氣體比甲氣體更易溶于水 C. 不可用排空氣法收集甲氣體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丙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史實在線—水的組成的發(fā)現歷程)。

古人認為,水是一種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國的科學家卡文迪許發(fā)現將金屬鋅加入到硫酸中,會產生一種無色氣體,這種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發(fā)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將這種氣體叫做“可燃空氣”。

同一時期,英國的科學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這種“可燃空氣”。這種氣體密度只有空氣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將這種猛烈的爆炸當作魔術在當時的歐洲貴族聚會上進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結束后,他發(fā)現玻璃容器的內壁有白霧。隨后通過多次反復實驗,確認這種白霧就是水。

1775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驗證空氣不是一種元素,空氣是一種混合物,其中氧氣約占1/5。

1776年,瑞典科學家舍勒加熱硝酸鉀獲得了比較純凈的氧氣。

1781年,卡文迪許改進了原來的實驗方案,他用純凈的氧氣代替空氣,發(fā)現“可燃空氣”在純氧中可以安靜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他還發(fā)現1體積氧氣和2體積“可燃空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只有水,沒有別的物質。但卡文迪許未能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錯誤地用兩種氣體里都含有水這種“元素”,來解釋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1782年,拉瓦錫將水蒸氣通過1000多攝氏度高溫金屬鐵管,獲得了“可燃空氣”和一種黑色固體。這個變化可以表示為:鐵+水黑色固體+“可燃空氣”。由此他認為水不是一種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氣”和氧結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錫命名這種“可燃空氣”為“氫氣”,正式提出“氫”是一種元素。

1800年,英國科學家尼克爾森和卡里斯特爾用“伏打電池”在常溫下進行了水的電解實驗,獲得成功,進一步證明了拉瓦錫的結論。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可燃空氣”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

(2)“可燃空氣”是_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錫實驗中產生的黑色固體是四氧化三鐵(Fe3O4)。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4)根據已有知識分析上述史實,你認為可以證明水的組成的實驗有________(填序號)。

A.普利斯特里爆炸實驗 B.1781年卡文迪許實驗

C.1782年拉瓦錫實驗 D.1800年尼克爾森和卡里斯特爾實驗

(5)獲得的啟示:化學上研究純凈物組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凈化裝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 反應前后各分子的個數比為1111

C. 該反應中反應物是兩種氧化物

D. 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一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